非遗该抹去悲情找到快乐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佛山已经上升到国际高度,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上周开幕,传递出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是政府将与NGO联手抢救非遗。抢救非遗已是各方共识,但如何真正取得实效却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

我们首先必须清晰地了解非遗之所以成为非遗的原因。非遗大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传统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

所以尽管是奇葩,但矛盾中的非遗处境非常尴尬。喊一下口号说要保护和拯救很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简单。本人曾亲身经历了一场顺德香云纱的拯救活动,从中的一些感悟发人深醒,对一只麻雀的解剖我们足以看到整个森林的生态。

老实说,顺德对香云纱的保护并非完全出于主动,更大的动因在于深圳力推香云纱的倒逼。深圳不仅建了博物馆,梁子公司设计的香云纱时装很受欢迎,只能生产原料的顺德为此颇感压力,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拯救保护香云纱运动展开。

从中我们可以理出几个重要的信息,深圳的倒逼作用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它折射出一个很多人都在回避的问题,非遗到底需不需要商业的介入。也许很多人不齿,但香云纱的现实证明如果做不了衣服,或者做了衣服也卖不出去,那么你生产的原料再好也没有用。

我们总是喜欢给非遗饰上一层悲情色彩,佛山木版年画在抢救之前仅剩父子两人,顺德龙舟说唱的传承人也仅剩两三人……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让非遗快乐起来,让它在当今的社会中找到存在的价值。香云纱找到了快乐,木版年画、说唱龙舟呢?

也许有人会说,真正的快乐未必一定要建立在商业利益之上。没错,有些非遗即使你挖空心思也不可能找到与商业利益的契合点。这就需要另一个层面的努力了,比如说是政府投入或是NGO。当然,这样做也许无法盈利,但至少可以糊口。

以缅甸为例,尽管国家贫穷,但每年国家依旧会投入巨资举办传统服饰展览、少数民族传统的飞碟比赛。因为非遗本身就充满乐趣,这些展览和比赛尽管在当地见怪不怪,但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也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收入。一个本身无法产生利益的非遗实现了影响力与保护资金的良性循环。

缅甸的案例告诉我们,非遗是好东西,只要运作得好活力无限。就是退一万步讲,政府实在看不上这个非遗不愿意投钱,NGO也是可以考虑的。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NGO,它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尽管NGO的宗旨是非盈利,但它运作的关键就是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全民参与。因此它的无私介入能让非遗发挥最大的现实效用。

我们不要总以曲高和寡来断言非遗无法通过发掘自身的价值来拯救自己,也不要总以脱离市场实际的官方命令来充当拯救者。比如说,粤剧总是想通过填鸭式培养个别孩子的兴趣来实现大逆转,但有没有想过,没有市场的支撑,永远都只能在危险的边缘徘徊。粤剧现在最迫切要做的是创新剧目,以吸引年轻人真正对这项艺术产生兴趣。

能够历经5000年文明大浪淘沙存留下来,每一个非遗都是历史的精品。挖掘精华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更为了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让它与现实生活接轨,让它历久弥新。能不能抹去悲情找到快乐,决定了它的未来。

此次广东与东盟7国联手拯救非遗,表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决心的背后,是广东与东盟七国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一发酵,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将出炉,这对哪一方都是巨大的财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