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散落民间的十大“非遗”珍宝》

这是山西省有史以来第一次非遗普查,堪称前所未有。

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牛晓珉介绍,近三年来,由大批专家、文化工作者、大学生等组成普查队伍,深入到全省各县市区与乡镇,针对16大类的非遗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共搜集到20余万条线索、8万余条信息,发现135个重大项目,采访并登记传承人8.8万人……基本摸清了我省非遗资源之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及保护现状,一批散落于民间的珍宝随之浮出水面。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时的苎麻造纸技艺,曾被认为失传。

然而,忻州市在普查中发现,在定襄蒋村乡还幸存着这种技艺的身影。蒋村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故乡,薄老的父亲薄昌福就是以种庄稼和操纸为业的。

这里世代相传的麻纸制作工艺,正是以苎麻为主要原料,沿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技艺方法加工纸张,这在全国造纸行业已不多见。

定襄蒋村麻纸具有三大特点,即薄、韧、耐,其功效神奇,是传统的经济实用民间用纸。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功不可没。比如说,老百姓用它糊窗户,不仅隔风防寒,还很透亮,雨打不易烂,风吹不易破。如果拿这种麻纸打顶棚,同样筋骨坚韧,拉扯不断,且含水吸粉,清白平展。做账本、写字的话,不走墨,耐揉搓,好保管,还不受虫蛀,保存年限久远。

从原料到成品,它要经过以下工序:拣(剁)麻分纸、洗麻(纸)、馏麻(纸)、脱灰、碾浆、操纸、晒纸等。根据考古发现和有关专家研究证实,纯正的优质麻纸可保存1200年以上,可谓“千年寿纸”。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时,主要就是使用苎麻和布头等为原料改进工艺,麻纸制造才得以普及。”专家樊嘉禄教授说,此后的隋唐五代时图书多用麻纸,宋元时逐渐弃用,明清时更少使用,而在民间一些地方还少量生产麻纸,但以苎麻为原料者寥寥无几。

可想而知,蒋村的麻纸制作因其传承了古老的苎麻造纸技艺,必然会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清末民初时,蒋村纸业发达兴旺,农家十有七八会操纸。1933—1934年,蒋村操纸户占全村总户三分之一,年产麻纸150多万刀 (每刀100张),产值6万元白洋,占全省手工纸产值的九分之一。由于它质高价廉、耐用实用,誉满省内外,畅销晋、冀、蒙等地。

除了传统的制作技艺,蒋村世代因袭的行业习俗也佐证了其工艺的源流。相传,阴历三月十七是蔡伦的诞辰日。每年在这一天,全村的造纸业主都会筹资为之唱戏,带着供品前往祭祀。而每年的十月初十是蒋村古会(又叫“羊会”)。因此时天气渐冷,操纸停业,是造纸“合龙口”的日子,也要宰羊祭祀蔡伦。

至今,各纸坊内都供奉着蔡伦的牌位,牌位上一般写有“供奉蔡伦祖师爷之位”以及“汉朝科甲第,清封玉亭侯”等字样。不过,现在蒋村坚持做麻纸的已不多,只有少数几家还在夏季制作。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