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为构建岭南瑶族文化圈吹响“集结号”

久负盛名的中国瑶族盘王节,将首次由一个市级来承办,广西贺州市便是这一活动的承办者。

中国瑶族盘王节,源于1988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考察南岭地区时关于建立南岭瑶族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构想,1993年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在广西贺县(现贺州八步区)举办。此后,由粤湘桂三省(自治区)周边10个瑶族自治县轮办,该活动已经成为粤湘桂三省(自治区)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平台,惠及三省(自治区)周边近千万人民。

广西贺州为瑶族文化的保护承传与弘扬,做了大量的积极而又成效的工作。贺州是中国瑶族的主要聚集区,拥有丰富的瑶族文化遗产。

贺州瑶族文化丰富多彩,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瑶族服饰”、“瑶族盘王节”、“瑶族长鼓舞”和“蝴蝶歌”四大文化瑰宝的保护基地。贺州市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保护和承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决定今年12月2日举办2009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暨广西贺州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通过举办“一节一会”活动,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保护承传和弘扬民族文化。

本次活动,贺州邀请了中外宾客。届时,不但有中外的民俗专家,还有国家民委、农业部、省(自治区)、市、县相关部门、各级领导以及粤、湘、桂和云南等地瑶族代表,他们云集贺州,为盘王庆,并探讨如何将瑶族文化保护承传与弘扬。

据悉,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典籍都有载述。《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还盘王愿)。

瑶族民众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十月间祭祀盘王并唱盘王歌、 跳长鼓舞呢?据至今仍在岭南瑶族聚集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漂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漂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那一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天定为“盘王节”。

在祭祀盘王时,瑶族民众总是把集体创作、世代承传的本民族史诗古歌《盘王歌》唱、跳于盘王之前。《盘王歌》生动地反映了瑶民把盘瓠(龙犬)当作本民族的始祖来崇拜供奉的原始信仰(图腾信仰与鬼魂信仰、祖先信仰结合在一起)。《盘王歌》是伴随着世世代代祭祀盘王(或称“还盘王愿”)的礼仪活动而产生并且不断发展的古歌史曲。最初,可能只是一些单纯的祀神短歌,后来,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包含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巫师和民间艺术家,不断地把一些新的内容添进来,其中有些是超越本民族宗教信仰的世俗民情方面的东西(如 《彭祖歌》、 《石崇富贵》、《梁山伯》、《夜黄昏》等)。于是,《盘王歌》(也称《盘王大歌》)日益变得内容庞杂、篇幅甚大,宗教祭祀与世俗民情混杂糅合,这种情况在其他民族的史诗古歌中是甚为罕见的。

瑶族还盛行跳长鼓舞。据流传在瑶族地区的传说故事《长鼓舞的来历》说:盘王死后,官家欺压、逼迫瑶胞,抢夺瑶族领地。瑶族向上告状,禀帖(状纸)总到不了金銮殿(皇帝)那里。后来,聪明的瑶民想了个办法,把禀贴藏在长鼓里面,闯州过府去打长鼓,表演民族民间技艺。这样,瑶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銮殿,打开长鼓,取出禀贴,终于把状告赢。从此,过盘王节时,瑶胞就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据悉,贺州还将打造盘王文化广场,该广场落户在贺州八步区内新开发的湖广大市场内,占地60多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初步规划广场内设盘王雕塑像、瑶族图腾柱、盘王印以及瑶族文化浮雕等。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