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麦:申遗背后的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呼麦培训班的学生正在上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达组合”表演呼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单独演唱型呼麦传承人文丽表演呼麦

11月20日下午,庆祝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座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专家学者们深情回顾了4年充满风风雨雨的申报历程,并就蒙古族呼麦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进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到底什么是呼麦?中国蒙古族呼麦的特点是什么?申报面临哪些困难?中国蒙古族呼麦为何能够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艺术研究所所长、呼麦申报文本撰写人乔玉光,请他为您一一道来。

迷惑:究竟什么是呼麦?

早在2005年,中国和蒙古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成功之际,蒙古族呼麦申遗的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长调、马头琴、呼麦并称为‘草原文化三宝’,是蒙古族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乔玉光介绍说,“长调申遗成功,呼麦申遗是非常自然的事。

尽管呼麦艺术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呼麦却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20世纪90年代,“呼麦”之一种——“高音呼麦”即俗称带有“哨音”的呼麦,从蒙古国传入内蒙古地区,并渐为流行。被蒙古国称之为“呼麦”的具有浓郁蒙古民族特色的神奇艺术,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学唱呼麦,但是对于呼麦却没有一个可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概念性定义。

由于人们最初接触的是带有金属般“哨音”的呼麦,因此有人认为,在基础低音之上飘逸着的泛音性高音即俗称的“哨音”与基础低音构成的和声,是呼麦唯一典型的形态特征,因而也就成为判断是否是呼麦的唯一标准。简单地说,只有“高音呼麦”才是呼麦。

根据这样一种认识,很显然,内蒙古就失去了申报呼麦的最起码的资格。原因很简单,按照规定,申报非遗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所申报的项目,在申报地区一直以原生态形式传承,没有失传。

因此,呼麦的概念是一个关键性要素。只有准确定义呼麦,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判断和鉴别。

呼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乔玉光带领他的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开始对呼麦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对呼麦做出一个学术层面的科学定义,是一件非常严谨和不容易的事情。乔玉光介绍说,他和他的团队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了已被广泛认可的呼麦文化分布区,对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以及我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的呼麦,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汇集,一首一首地进行分析,不仅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性的相同点。

这一过程是极为艰苦的,为了弄通一个问题,研究人员常常会通宵达旦地守在录音机边,反复进行鉴听。经过认真比较分析,他们发现,蒙古国呼麦既有带“哨音”的呼麦,也有不带“哨音”的呼麦,而俄罗斯图瓦的传统呼麦,一般不带“哨音”。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艺术形式,尽管在不同的国度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被称为“呼麦”,在新疆阿尔泰一带被称为“浩林潮尔”;然而,它们共同的本质性特点,却是“一声能歌两曲”。

由此,乔玉光和他的团队,概括出呼麦的本质特征是单人多声表演艺术,即“一个人利用嗓音的低音持续声部产生的泛音,与低音持续声部形成两个或以上声部的多样化和声”。也就是说,根据这一定义,除了带有“哨音”的“高音呼麦”之外,还有不带“哨音”的“中音呼麦”和“低音呼麦”。中音、低音呼麦同样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构成的和声;所谓的“哨音”仅仅是呼麦中的一种类型——“高音呼麦”的特点,并不是呼麦的普遍性本质特征。

现状:呼麦在内蒙古传承流行

接下来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根据这一概念,内蒙古到底有没有独具本区域特色的原生性的呼麦?它是否已经失传?内蒙古的呼麦仅是一种来自蒙古国的舶来品?

为此,乔玉光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和研究。他们首先对内蒙古艺术研究所(艺术档案馆)几十年积累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盘点研究。经过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一种叫“潮尔道”的演唱形式上。

潮尔道”是蒙古民族独具特色的多声部演唱方式,由两人或多人进行演唱,其高声部是著名的长调歌,而低声部则是一种被称为“潮尔”的中低音伴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传承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北部一带。

潮尔”是和声之意,“道”为歌唱,整体意思是“和声演唱”。潮尔道的内容,主要是以赞颂为主,歌颂自然宇宙、民族英雄。根据蒙古民族的习俗,潮尔道是不能随便演唱的,只有在严肃、庄严、隆重的场合方能演唱,也不能与酒歌、爱情歌曲等混杂演唱。

乔玉光等对内蒙古艺术研究所(艺术档案馆)所存的传统“潮尔道”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是令人欣喜的:内蒙古著名民间演唱家特木丁和策登1937年在日本录制的“潮尔道”资料(特木丁演唱高声部即长调,策登演唱低声部)、著名歌唱家哈扎布与著名潮尔歌手萨仁格日勒1979年合作演唱的“潮尔道”(哈扎布先生演唱高声部即长调,萨仁格日勒先生演唱低声部),其低声部就是蒙古国所称的呼麦,更确切一点讲,是低音或中音呼麦。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