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歌伯”陈元有开歌会传承湴塘山歌(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月14日,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五合村委会湴塘村的乡亲们围拢到村里87岁的“歌伯”陈元有家,你一曲我一曲的对唱山歌,向人们展示有27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湴塘山歌。

陈元有老人会理发,写得一手好书法,经常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头痛脑热的小问题,写写对联等,在村里很受人尊敬。据说,老人自小就学唱山歌,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歌伯”,也为村里培养了一批批的山歌手新人。现在三千多人的村里有数百人会唱山歌,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就是87岁的陈元有老人。村里按习惯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就举办山歌会,会唱的轮流上台,一唱就是大半天,可热闹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湴塘山歌一般每首分为四句,每句七个字,基本都是即兴演唱,看到什么唱什么,张口即来。2008年,被列入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伯”陈元有同时成为该项目的第八代传承人。

歌伯”陈元有说,他年龄大了,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能多练多唱山歌,把祖先留下来的这项传统抓好,传下去。他相信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山歌的明天会更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村民们在陈老家开歌会。

链接:湴塘山歌

湴塘山歌起源于清雍正末年,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至今已有270多年之久。湴塘山歌用粤语吴川方言,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表演。男歌手称“歌伯” ,女歌手称“歌妹”。他们之间你问我答,相互唱和。依据歌意,随时变化唱腔,或拖长或顿逗,或引吭或低吟,声调悠扬清逸,十分动听。湴塘山歌沒有舞蹈手式动作,也没有乐器伴唱,只是靠歌伯歌妹天资嗓音以清唱为主。多为斯文地坐着唱,唱到激动时则站起来引吭高歌,以歌声气韵之势欲战胜对方,场上群众助威呵呼,气氛十分激烈。

湴塘山歌是一种淳朴的民间艺术,植根于乡土,成长于乡土,传承发展于民众之中,是一种传统性民俗活动,承载着民族的亲和情与凝聚力,蕴涵着一种地域文化的精神本质,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