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件北京景泰蓝珍品首次集体亮相南京(图)

  

高达2.5米的《花开富贵》

  新华报业网讯  京剧有“四大名旦”,工艺美术也有,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的北京景泰蓝精品昨日集体抵达南京,200多件珍品在工艺美术大楼集体对外亮相,让人大饱眼福。其中高达2.5米的《花开富贵》由30多人,纯手工工艺精雕细琢8个月才完成,气势磅礴,富丽堂皇。而目前正在北京展出的2.09米高的《太平有象》同比例缩小珍藏版,此次也来到南京。同时,两位国家级大师带领技师亲临南京,现场演示景泰蓝工艺制作过程。

  来自北京的钟连盛大师站在老师钱美华女士作品前告诉记者,“这件复制乾隆时期的《如意尊》,是钱美华的代表作,钱女士已82岁高龄,此次不能来南京,但她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作品。”他说,钱大师“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学生,是新中国第一位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钱氏景泰蓝’。”最让钟大师佩服的是,钱女士是最先突破在景泰蓝工艺上只能表现工笔画图案的框框,把齐白石的水墨写意画搬上去的高手,“我从她身上学到了本领。”  

  留着长发、笑眯眯站在一旁的米振雄大师,创作的景泰蓝风格,如同一幅幅花鸟工笔画,色彩饱满,很有现代感。米大师谦虚地说,景泰蓝工艺是集体创作的结果,每件作品都需要至少30多道工序,前后由30多人参与,“我就如同是导演,指挥他们扮演好每个角色。”米大师带记者走到两位同来南京的女技师旁,他介绍说:“这位常桂平女士在做掐丝,她用镊子把铜丝掐出各种图案、花纹,蘸上天然的白芨一根一根丝地嵌在铜胎上,组成景泰蓝作品的基本图案,就像绘画中的白描。而另一位郭京华女士则在做点蓝,点蓝就像绘画中的着色,反复点,烧制……”



责任编辑:零度
上篇文章:民间杂技走出赫山区笔架山乡走向澳门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