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山里娃爱上民间“耍碗”

碗底朝上,左手用一根筷子顶着碗,右手不停地拍打着碗,等碗旋转到一定的程度,再把碗抛上去又用筷子接回来……日前,临安的一位山里娃、来自湍口镇中心小学的杨易健以超凡的“耍碗”才艺摘得了临安市首届十佳“阳光少年”的荣誉。

事实上,杨易健耍碗并非个人爱好,在湍口镇中心小学,“耍碗”少年还大有人在。说起来,山里娃爱上耍碗还是有渊源的哩。

该镇迎丰村的穆跃照老人对记者说,相传在太平天国年间,太平天国的一支部队和迎丰村村民发生冲突,导致该村几乎所有村民被杀。一位幸存的村民夜里梦见村后山出现了一头雄狮,雄狮告诉他,想要永保村里太平,就必须跳狮子灯把它请下山。于是以后每逢过节和操办喜事,迎丰村人一定要跳狮子灯,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了该镇保留的传统民间节目——红毛狮子灯。

解放后,舞狮子灯逐渐加入了耍碗、踩独轮车等杂耍表演。由于杂耍表演动作要求高,难度大,舞狮队队员鲜有时间训练,穆跃照就想到了让村里的孩子们试试,于是找到了镇中心小学负责人。“我们学校是杭州市和浙江省非遗保护基地,学校考虑到有责任传承和光大民间艺术,就于2007年成立耍碗兴趣小组,由穆跃照和周东辉老师负责指导。” 该校校长方跃明对记者说。

饮誉“阳光少年”的杨易健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加入校“耍碗”兴趣小组的。几年来,杨易健和他的30多个同伴们不管严寒酷暑,始终风雨无阻。每天要比其他同学早起一个小时,中午和晚上要少休息一个小时。几年间,已打破了200多只碗,拍打碗的手指也不知流了多少血。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该节目在杭州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上一举成名,摘获曲艺类一等奖。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基地,我们有责任培养好非遗的传承人。下一步,我们想给‘耍碗’再增加难度,正考虑边踩独轮车边用脚耍碗,把这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方跃明说。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