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迎春花市亮点多 市民观花如潮(图)
作为明代“广东四市”之一的广州迎春花市,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迎春花市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其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不仅呈现了古老的岭南春节民俗,也极大地丰富了广州人的生活。
2010年越秀西湖花市主牌楼设计融入了亚运元素和LED显示屏。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水仙清香扑鼻,象征花开富贵。
桃花寓意大展鸿图。
迎春花市
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是广州人民的一场嘉年华。
年花
广府新年必备三种花:金桔、桃花和水仙。
金桔,因为粤语中“桔”和“吉”同音,买一盆放在家里象征大吉大利;桃花,象征大展鸿图(桃),青年人则希望能行桃花运;水仙象征富贵吉祥。
广式插花
迎春花市插花,除保持我国传统花道的东方神韵,也吸取了西方插花的浓烈奔放,并形成独特的广式插花风格。花篮多用天然藤草饰其框架,增加自然风采,且真花、假花共插,以假乱真,相映成趣。
作为明代“广东四市”之一的广州迎春花市,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迎春花市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其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
“各取所需”的花市
与轻描淡写的生活
关于中国花文化,自古至今有来自封建士大夫的庄重自持,也有来自革命时代的精神“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菊花表示高洁,茶花表示战斗……文人中,也有不少“走马观花”,比如擅长“咏物言志”的秦牧描写花市的文章就不止一篇,而我想到最多的却是鲁迅先生“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之言。现在回头看,这些布满时代烙印的“花文”有的蕴韵深刻,有的难免牵强可笑。
如今,在广州各区争先拍得花市标王的态势下,如果学习鲁迅讽刺当年“失恋诗”泛滥的方式,把花市称之为一台全民“各取所需”的游戏,未免有点大煞风景。可是,当花市临近,商业炒作声四起,花香与“鸟语”并存,“花意”貌似已经不浓———文化办操心的是如何找到传承人,以便接下来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花商在意的是如何抬高价钱,以便应对越来越贵的档位租金;青年男女在恋爱中乞求得个好意头,却在哥们的江湖文化中逛花市以凑热闹,并互骂为“傻逼”。
回想在没有官方操办背景的“文革”时期,花市被罢停,芳村自发的“花圩”不用大张旗鼓照样可以让广州人过年在花市中挥霍春光。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把近年来花市的各取所需看做民俗在当今社会的与时俱进也未尝不可。如今想想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供我们集体矫情地回忆和尽情地欢呼了,尽管“鸟语”越来越多,花市在广州市民生活中仍然难能可贵。
只是在繁花似锦面前,当我们想做文艺状,准备附庸风雅时,却发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迎春花市中,总有那么一群人,本地的、外乡的、来广州旅游的,或是滞留他乡回不去的……花香深幽处,人来人往,与之紧密相连的却是人世间冷暖自知的生活。在这里,让我们作别郭沫若应景的《在广州花市》,只以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聊以自慰: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哭泣,让它淡淡地来,让它好好地去。
龙应台在《(不)相信》中写道: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我想花市与生活一样,在一不小心就容易“越轨”、变味的年代,只需感同身受,然后轻描淡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