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非遗传承人严玉华:只为复兴常州大麻糕
新华报业网讯我爸爸是妈妈的经纪人。
身材小巧的市非遗传承人严玉华属牛,36岁,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吃苦耐劳是她的本色。
从盐城的农家子弟到我市的一名教师,她总是比别人勤奋。她的勤奋源于自身的上进心,更源于身后一只强有力的推手她高中同学、班长,大专班校友,本科及研究生班同学,同在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任烹饪教师的爱人刘华顺。爱人也属牛,两头牛在一起,除了吃苦耐劳还是吃苦耐劳。
当年,在普通中学就读的他们都是高考落榜生。严玉华去了一家纺织厂三班倒,刘华顺进城学厨艺。我不能一辈子当厨子。刘华顺率先觉悟,一发奋,考入了扬州大学烹饪工艺大专班,第一年,他安慰恋人:没关系,我上完学会回盐城的。第二年,他想法变了,鼓励恋人:你也快去复习,我不准备回老家了,到时不要怪我丢下你呵。听着这开玩笑一般的通牒,严玉华煞是紧张。她自然不甘心,干脆离开了纺织厂,一心一意回母校复习,考进了扬州大学两年制西点大专班。刘华顺读的是三年制,1997年,苏南各类职高、技校烹饪老师紧缺,他俩双双落户西林职中。
在扬大,两人的专业成绩和钻研精神是出了名的。严玉华学的是西点,考虑到就业面较窄,她主动去当地老字号怡园学做扬州甩手包子等中式点心,半年多时间,她凌晨3点就骑着辆旧自行车从学校赶去饭店,吃苦不算,骑一路还怕一路,坚持的结果是,她做的中包鲫鱼嘴相当漂亮,褶皱多达20多个。
刚刚来到常州,严玉华充满了新鲜感,虽然囊中羞涩,教学之余喜欢和朋友们一起逛逛街。不能多玩,我们得学习,考本科。当年的班长这会儿还是班长,一声令下,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的严玉华更加努力。因为严母患病,他们早早结了婚。很快,小夫妻双双考取扬州大学函授本科班。儿子刘畅6个月时,就被他们带到了扬大的课堂,同学们封他为全世界最小的本科生。
马不停蹄,夫妻双双一口气又考上了扬大的研究生。教学,孩子,读书严玉华忙得头痛,吃着止痛片继续看书。那个年代,烹饪专业的研究生还很少,他们和当年扬大的一对老师夫妻成了研究生班的同学。
同事都羡慕我,说我找的老公是只绩优股,他不能停下来,想法特别多,想了就一定要去做到。
大学时代,严玉华他们只接触过黄桥烧饼这只暗酥类面点。来常以后,夫妻俩的工作都十分出色,参与常州饮服公司的各类活动,才知道常州大麻糕曾有的辉煌和常州人浓厚的麻糕情结。现在的麻糕大不如以前了,送人,人家背转身就往垃圾筒里扔,打狗都嫌硬啊!2000年,饮服公司老主任张寅生一番沉重的感慨震动了严玉华。在校长戈志强的大力扶持下,西林职中把保护、恢复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作为重点教学实践来抓,举办了常州大麻糕节,2007年,常州大麻糕入选了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校牵线,拜面点大师方兆兴为师之后,严玉华被推举为我市常州大麻糕的又一代传人。
在生人面前,严玉华不善言辞,刘华顺则滔滔不绝。于是,他主外,她主内,夫妻俩成了绝对的黄金搭档。看着妈妈不断亮相于我市各大媒体,渐渐成了名人,儿子刘畅一语中的:我爸爸是妈妈的经纪人。
最忙的时候5天没怎么睡觉。
一饼难求!严玉华对此番盛况终身难忘。
那是2006的五一节,我市龙城庙会在天宁寺广场举行。听说学校来摆摊卖麻糕,主办方并不看好。校方搭建了像模像样的遮阳篷,布置了用生姜雕刻的假山,将此当成是教学成果的展示。
现场麻糕摊点有几家,如何吸引顾客?免费品尝!只此一招,摊点马上呈现回头客效应。第3天,早上6点多,摊点前就排起了长队。有一位老顾客提前订了货,也早已包装好了,等她来取货时,排队的顾客就是不答应!那时的西职牌常州大麻糕色泽金黄,皮薄酥重,油而不腻,香松可口,严玉华虽说对自己的产品十分自信,但市场的强烈反响还是超出他们的意料。当时,会做常州大麻糕的学生还不多,严玉华只能坚守在制作间,没日没夜地赶。儿子没人照顾,吃饭让学生去食堂打一点,等他睡着了,把他往女生宿舍的空床上一放,自己呢,累极了,趴着眯一会,再接着干,整整5天,基本没睡什么觉。
累疯掉了,真的是累疯掉了。严玉华细声细气的言谈间经常有这样的话语。规模最大的时候,一个班近30名学生,全都跟着我在做常州大麻糕。我的学生们真好,特别能吃苦,没有一个懒人,走上社会也特别受欢迎。
经常是一头一身的油香味,累得没有力气再走几分钟回同在学校的家;衣服都没有时间洗;许多朋友不再带她玩了;好几年没为儿子拍照了老师布置作文,儿子反反复复写的内容都是爸爸妈妈与常州大麻糕。
继西职牌常州大麻糕注册后, 2007年,双桂坊牌常州大麻糕面世。两者同样出自严玉华师徒之手,后者2008年在淹城常州麻糕店应市,目前日均销量达1000多块。太多的市民及商务人员,将此作为自吃及馈赠两相宜的常州地方特产,常州大麻糕已经香飘港澳台以及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常州人的麻糕情节让我感动。
怎么是你成了常州大麻糕的传人?曾经有不少朋友这样跟严玉华开玩笑。有嗲呵,还是常州大麻糕,还是你们常州的东西啊!严玉华会说一口不那么标准的常州话。
是累,然而,乐趣与成就感也全在其中。多年来,严玉华亲手做的麻糕少说也有几十万块,但是今天,她还在亲历亲为。哪天不做,手就会生的。平日在学校,与周豪杰比速度,节假日到淹城,与沈立比质量,她经常与自己的得意门生你追我赶,一早起来,忙到晚上10点,人均一天最多能做150块麻糕。
造成常州大麻糕衰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偷工减料,既偷工也减料,老百姓就不爱吃了。我不敢说常州没有人比我们做的麻糕好,但是我们的贡献在于促使了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我们恢复的是提升了的老味道。
其实,我们做的老婆饼也很好吃,关键在于常州人有难以割舍的麻糕情节。严玉华说:常州人的麻糕情节,常州人的无私帮助,真的让我们很感动。
尽管有研究生的烹饪理论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严玉华还是从师父方兆兴、祖师爷顾学治等老前辈那里学到了不少。比如,烫面,要用101度的水。强调水温的重要,于是,现在的工作间总是开着暖暖的空调;再比如,动作要快,快,快。上好的点心,因其在手上停留的时间不等,手温就会影响其品质。不听介绍,记者还真不知道最早为车夫、脚夫钟爱的普通点心,真的有这番讲究。
淹城常州麻糕店外立着一只老炉子,那是严玉华他们从奔牛乡村购得的,节假日会用其作一番展示。炉子贴出来的麻糕会有独到的焦香,但是,油酥不够,因为油多了就贴不上炉壁。上好的猪油同时还是防腐剂,我们猪油都是自己熬的,所以,油渣是我们的副产品,同样供不应求。现在,严玉华师徒制作的麻糕又有了提升:整体暄松,上下层次清晰,用手可以捏成碎片,冷的同样好吃。
常州麻糕店这个曾经的金字招牌于1999年黯然注销,春节之后,她又将出现在香江华庭,那也是严玉华夫妻振兴常州大麻糕的一大举措。
从两个学校的领导到社会贤达,严玉华得到了太多钟情传统文化的常州人的关照。西职麻糕的问世,店招的设计,双桂坊的注册商标,独此一家的单块独立包装,都来源于几代常州人的古道热肠。一路走来,复兴常州大麻糕的路没有挫折。严玉华深感幸运。
记 者 谢雪梅
通讯员 许建荣 时立群
链 接
常州大麻糕的起源
始创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
有一则故事说,清咸丰年间,常州城内浮桥头有个万华楼茶楼,不仅供应茶水,还兼卖自制的麻糕。当时的麻糕三个小铜钱一块,许多挑夫、脚夫买了可以一边走一边吃,不影响赶路或者做活。由于麻糕呈椭圆形,有点像鞋底,吃的人又大多是穿草鞋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大家就将麻糕叫做草鞋底。一天,一位独轮车夫对万华楼的麻糕师傅王长生说:我是做力气生活的,麻糕起码要吃三块。干脆这样吧,我给你一个铜板,你替我用一块麻糕的皮子,包三块麻糕的馅心好否?王长生欣然同意,于是最早的常州大麻糕便诞生了。经不断改良,最终成为常州地方名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