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民俗文化 保护历史遗产

   民俗文化群星闪烁

  台州东濒大海,三面环山,兼得山海之利,并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而言,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工艺琳琅满目。历代以来,台州作为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涌现了一绣三雕(刺绣、石雕、玻雕、翻簧竹雕)、干漆夹苎造像、草麻编制品等一系列传统工艺品,是中国工艺品之都(黄岩)、中国节日灯之乡(黄岩宁溪)、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仙居)、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临海)。根据2006年底全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结果,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260项,其中造型艺术类占502项,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天台干漆夹苎技艺等5项传统工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台州玻璃雕刻、临海剪纸和台州刺绣等9项传统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乡土建筑别具一格。如天台国清寺,建筑风格独特,艺术手法庄重朴实,为中国四大丛林建筑之一。临海台州府城建筑构造独特,兼具军事和防洪双重功能,临海古长城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台州民居建筑数量众多,有内地民居建筑和沿海民居建筑之分,如临海紫阳街的三合院、仙居高迁古民居的三透九门堂、温岭石塘古镇的石头房子、路桥横街的五凤楼等等,特色鲜明,极具观赏性。

  佛道文化影响深远。台州市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天台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道教南宗创立地,天台县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临海龙兴寺是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受戒之地,路桥香严寺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驻足之地,黄岩瑞岩寺是日本曹洞宗祖庭之一。道教全真龙门派发祥于黄岩区的委羽山,道家的十大洞天台州市有3处。台州的佛、道教至今在国内外仍有重大影响,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信徒每年都要到国清寺朝拜祖庭,进行宗教文化交流。此外,台州东部乡村多庙祠,民间信仰五花八门,全市大小庙祠数以百计。

  节庆活动多姿多彩。台州还有不少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节庆活动,如温岭市农历七月初七的小人节,再如椒江区的送大暑船、路桥区的开年节等节庆活动。节庆活动中,许多民间表演艺术得以发展、成熟。如临海黄沙狮子、玉环坎门灯塔鱼灯、仙居叠罗汉、天台抬阁、三门杨家板龙等12个项目,已被列入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地方饮食特色鲜明。台州水土肥美,物产丰富,海鲜海货轮番上市,田园瓜豆果蔬数不胜数,山间山珍野味四季不绝,为台州饮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始资源。台州美食文化内容丰富,既有以天台、仙居、临海等地为代表的山地居民美食,又有以玉环、温岭、三门等地为代表的滨海居民美食。同时,台州茶文化历史悠久,特别是天台山茶文化在唐代东传日本、韩国,直至现在,天台山茶道艺术依然引人瞩目。

  发掘和利用的着力点

  对发掘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乡镇政府在申报省、县级历史文化遗产工作中态度不是很积极,认为一旦申报成功,会给城镇建设带来麻烦。受旅游资源、交通条件、接待设施等要素分布不均的影响,各地发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程度差异很大,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北部临海、天台、仙居等地的民俗旅游发展相对较快,而中心城市和沿海几个县市发展相对缓慢。

  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大多是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这种单一的培养方式,客观上导致民间艺术人才的青黄不接,一些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可能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

  由于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较大,政府囿于财力,尚未进行大的投入。由于缺乏经费支持,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困难较多,民俗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现有的展示场馆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规模不大,影响力小,利用率低,缺乏全方位展示台州民俗文化资源的高规格展示场馆。

  民俗旅游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近年来,台州的民俗旅游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但是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参观型为主,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个性吸引力。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农家乐旅游,大多还停留在住宿、餐饮等浅层次的开发上,在民俗文化的利用上,文章还没有做足、做深、做透。

  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产品尚未得到很好开发。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的,一直是本市旅游业的短腿。民俗文化产品和工艺品的消费市场很小,再加上工艺品本身制作难度大、价格偏高、外包装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以及消费渠道不顺畅等原因,如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簧竹雕等一些工艺品很难作为旅游纪念品进入市场,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民俗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尚需加大。目前,全市有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美术家协会、天台山文化研究会、仙居文化研究会等社团组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但活动不多且偏重于理论研讨。至今还没有一个社团专门研究如何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商品,政府职能部门及民间社团,对发掘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为旅游产业服务的研究,尤其是对包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资源如何产品化的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台州市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

  民俗文化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价值正在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中得到体现。建议出台政策,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加大投入,着力推进民俗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展示工作;因地制宜,深入开发各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突出重点,精心推出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多管齐下,全面宣传全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责任编辑:
上篇文章:奇特的嫁妆---腌菜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