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狮 能否亚运展雄风
陈扬:1999年,我还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去北京采访国庆50周年。庆典上,有南狮、北狮各一队要在天安门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听说彩排的时候,两队并行,靠近天安门的是北狮。但是到国庆当天检阅时,这两队狮的位置就换过来了,因为现场导演认为南狮的表演效果更佳。当时我们广东的记者都欢欣鼓舞,南狮好嘢(样)!
梁师傅,那亚运会开幕在即,你们有没有接受什么任务呢?
梁钜发:一开始是有的,曾找了广州市武术协会下属的一些醒狮团商量,但是后来就没有下文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消息。
陈扬:作为广州人,我觉得如果亚运会上没有南狮的英姿,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现在距离开幕只剩下8个月的时间,召集上时间够不够?
叶春生:光是番禺一晚上就可以召集1000头!
梁钜发:整个广东省,召集一万头,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群狮欢腾贺亚运,绝对不成问题!
新年伊始,【星河湾·海怡半岛】继续“迎亚运·岭南再发现·名家对话”。3月6日,开讲“南狮”。
南狮独角,参花戴红,鼓乐激昂———这种“集体记忆”,在岭南民众的心目中,与过年过节的喜庆欢乐如影随形。
不过,看热闹之余,难得坐下来,与南狮教头、民俗学者一起,细细探究龙狮之舞的规矩套路,品味岭南祝福文化的细腻内涵。
名人会
三人行
叶春生 梁钜发 陈扬
人物档案
叶春生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会员。致力于区域民俗与传统文化、区域民俗与地域群体、本土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新都市民俗与大众民俗心理、科学精神与神秘文化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梁钜发
出生于1933年,七岁开始学武玩狮,曾师承梁成发、邓安、何少泉等前辈。1986年编写了世界首本《传统醒狮竞赛规则》,2001年参与修改了国际龙狮(南狮)竞赛规则,被国际龙狮部会委任为首届国际级南狮教练员培训班导师,曾受聘为国家级和省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主讲教师、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南狮技术顾问、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陈扬
著名媒体人。以言辞犀利、作风硬朗、形象亲民著称,深受白话地区民众欢迎。曾经主持过的节目有《新闻之窗》、《心灵地图,珠三角生活态度》、《新闻日日睇》等。
“锐”言论
挂青的人就是在考狮子的智慧与技巧,考它的武术、步法。主人挂高青一般就是希望步步高升。采高青,狮子需要爬竹、爬竿、爬梯,或者人叠、台叠。如果都不成功呢,飞扑的也有。
南狮在民间,一直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在,广东省每年销往东南亚地区的狮头,都在上千头以上。
现场互动
观众1:从小我就喜欢看高桩上舞狮,想问一下练高桩到底有多危险呢?
梁钜发:高桩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但是我们会先在地上画桩,从地上练起,慢慢上模拟桩,再上高桩,开始是徒手单人,再是徒手双人,然后披带狮子,这样一步步上。还要进行素质训练,有体能有素质,危险就减小啦。
观众2:舞狮的能拿多少钱呢?一般商家开张要请多少头狮子?
梁钜发:醒狮行当现在已经产业化了,比武术赚钱多,因为开张、奠基、喜宴都要找醒狮队,他们揾食的渠道好多,还可以揾赞助商、同旅游挂钩等等,总之市场是有的。请狮子,如果要够威,至少要8头以上,或者16头、32头、64头……按倍数上,千万不要请9头,吉利数应该是双数。
南北差异
北狮讲形似属舞台艺术
南狮讲神似为广场艺术
最初北狮是专门表演给皇帝和太子看的,未经皇帝和太子的同意而玩狮是要受罚的,严重起来还要被砍头!后来,被贬到民间的鼓狮艺人把一种独角兽的形态仿制到狮子上,这种玩法从中原传到岭南,成为南狮。
陈扬:1999年,我还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去北京采访国庆50周年。庆典上,有南狮、北狮各一队要在天安门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听说彩排的时候,两队并行,靠近天安门的是北狮。但是到国庆当天检阅时,这两队狮的位置就换过来了,因为现场导演认为南狮的表演效果更佳。当时我们广东的记者都欢欣鼓舞,南狮好嘢(样)!
梁钜发:那年国庆,南狮的确“威”了一次。
叶春生:2007年全国文代会开幕,也有南狮表演,是我们的国家元首胡锦涛主席为狮头点睛的。
陈扬:为何“龙狮”并举,叫作“龙狮之舞”呢?
叶春生:龙与狮本来就是一种同根同源的艺术。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生九子,长子为麟”,就是麒麟,现在番禺、东莞、惠州一带还有舞麒麟的,那是客家人从中原带来的,广州人也称之为“麒麟狮”,东江俗称“大头狗”,被视之为狮舞的一种。实际上,南狮的造型与麒麟很相似,而北狮是没有角的。
陈扬:南狮头上有角,这与北狮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
梁钜发:这也有个有趣的说法。最初北狮是专门表演给皇帝和太子看的,由于玩狮的人玩到出神入化上瘾了,总是想舞狮。但那时候未经皇帝和太子的同意而玩狮是要受罚的,严重起来还要被砍头!后来,被贬到民间的鼓狮艺人把一种独角兽的形态仿制到狮子上,这样就算官府发现了,也不能说他们表演的是舞狮了。后来这种玩法从中原传到岭南,成为南狮。
陈扬:那么南狮、北狮还有其他什么分别呢?
叶春生:北狮讲究形似,融入杂技,是演给皇帝看的,多为舞台艺术。南狮讲究神似,结合武术,要求马步如山,是群体驱邪纳吉的,多为广场艺术。这是南狮和北狮最大的分别。
梁钜发:北狮呢,比较讲究两头狮之间形成一种对称,形成技巧性比较高的一种舞法。南狮就单狮舞法比较多,而且逢单狮舞时都有“采青”,北狮就无。还有一点,南狮舞公不舞母,北狮则有公有母。
采青规矩
套路分天地水三大类别
不按程序称饿盲外行狮
根据“青”的摆放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凳青”、“盆青”等等,挂在空中的叫“天青”,放在地下的叫“地青”。“采青”通常要经过寻青、见青、喜青、惊青、探青、弄青、拆青、吃青、吐青、醉青等程序。
陈扬:从您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采青”是南狮表演套路上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梁钜发:是的。“青”里面有利是,或者有树叶、菜叶、桔子等,总之是很吉利的东西,狮子采下以后有些还要回报给主人。例如“青”里有生菜的,就吐生菜出来给主人,表示“生财到手”;采青有苹果呢,就吐苹果给主人,主人接住,就祝你“频频结果”,生意好;有桔子的时候,狮子也吐给老板,意味着“大吉大利”。
根据“青”的摆放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凳青”、“盆青”等等,挂在空中的叫“天青”,放在地下的叫“地青”。南狮的采青套路也分成三大类:天青,地青,水青。
“采青”通常要经过寻青、见青、喜青、惊青、探青、弄青、拆青、吃青、吐青、醉青等程序,具体表演的时候要做到合情合理。这里面讲究也很多,如果没有采青程序,一下子就将“青肉”吃完,就成了“饿狮”,叫作“擒擒青”;有青不采呢,就是“盲狮”;如果没有采青程序或者拆青、吃青时表现得不够合理,那叫作“外行狮”,哈哈!
陈扬:有没有这种情况,就是主人家就以为自己“有钱大晒”,故意将“青”挂到特别高的地方,让狮子很难拿到呢?这该如何处理?
叶春生:挂青的人就是在考狮子的智慧与技巧,考它的武术、步法。主人挂高青一般就是希望步步高升。采高青,狮子需要爬竹、爬竿、爬梯,或者人叠、台叠。如果都不成功呢,飞扑的也有。
梁钜发:如果技术上实在难以达到狮子取青,那还可以出动大头佛或者童子,先将“青”取下来,挂在自己随身的杆上,接着“童子戏狮”。挂青的杆去向左,狮子就去左;杆去右,狮子去右;杆低点,狮子就低点……一直这样戏着狮子,最后到狮子可以采青的高度,就皆大欢喜了。“青”挂得越高,往往红包也就越大份。
叶春生:还有一种呢,看到“青”挂得太高取不到,就表演武术等套路,一直演到老板开心,主动将“青”降低下来。
会狮礼仪
切忌高狮摆尾指手画脚
打斗的电影场面不存在
门派不同点睛也有不同,譬如说,洪家拳有四句口诀:“苍天有灵,佛祖保佑,醒狮威猛,听我使唤。”一掌打到狮子天庭,用酒喷醒。蔡李佛拳就念三句:“上有苍天,下有地藏王,中间有列祖列宗。”
陈扬:我们刚才说过给狮子点睛,这也是一种“开光”吗?
梁钜发:对,点睛就是要唤醒狮子的灵性,让它威猛驯服。
陈扬:那点睛的程序一般是怎样的呢?
梁钜发:各个地区的程序都有不同。例如,好多地方是白天开光,东莞有的地方要晚上12点开光。广州人给狮子点睛之前先参花戴红,就是把红绸带绑在狮子的角上,头两边插上扁柏,但香港人是点睛之后才戴。门派不同也不同,譬如说,洪家拳有四句口诀:“苍天有灵,佛祖保佑,醒狮威猛,听我使唤。”一掌打到狮子天庭,用酒喷醒。蔡李佛拳就念三句:“上有苍天,下有地藏王,中间有列祖列宗。”
接着是“驱秽”,由主持人拿着柚叶、黄皮叶或者柳枝向狮子全身扫一遍,使狮子洁净。然后就是点睛了,用新毛笔舔上生鸡血或者朱砂,按照眼、耳、口、鼻、照妖镜的顺序点上,念有关狮子灵圣或者一些如意吉祥的话,比如“一点雄狮风调雨顺,二点雄狮太平盛世,三点雄狮……”后两句就结合当时的环境、场合说些吉利的话。
陈扬:真没想到,一个狮子采青里有这么多学问、规矩和礼数。
梁钜发:还有,在舞狮的时候,崇尚礼仪很突出。客狮入村,先要向土地公或者社坛公或者井君参拜,然后向正门作三次参拜,再与主狮作简单的会狮礼仪。如果两狮交会,应让客狮从左边而过,而且在会狮期间,要切忌高狮、踢脚、捋须、摆尾,也不要刷牙、密眨眼、张大嘴、跳跃、起双飞、呐喊或者向对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避免引起争执。还有呢,切忌不要追逐其他狮子的狮尾,那样说明你觉得人家是女的,而南狮中是不舞母狮的。另外,狮子不走回头路。
陈扬:那我们在香港电影《狮王争霸》当中看到的那些打斗、争拗场面,其实并不存在?
梁钜发:是的,据我所知,狮舞是不会被当做争斗工具的。而且师傅会教,在表演的时候,切忌起哄、嘲笑,尽量做到拳头、刀剑、枪嘴、棍尾等也不要对着对方师傅舞动,力求不作切磋、过招,以免引起纠纷。
两大门派
佛山狮阔口阔面武术步
鹤山狮头扁尾短仿猫步
南狮的鼓中间是装置有钢丝的,所以声音格外响亮!鼓手是舞狮子的核心和灵魂。醒狮鼓敲起来,很讲究威势,开始前两手张开,眼望狮子,也可环视锣、钹,表演的时候就一定要眼随狮子的动态密切配合。
陈扬:要是看得仔细,会发现南狮分了好多种形态,有鸡公狮、麒麟狮、貔貅狮等等,这其中具体分什么门派吗?
梁钜发:确实,各种形态的狮子很多,但是南狮最主要还是分两大派:一是佛山狮,狮头阔口阔面,眼大头大,狮尾比较长,步形步法是根据武术功架去配的,俗称笑狮。另一种叫鹤山狮,狮头比较扁,尾巴比较短,步形步法仿猫,很灵活。这两大狮型不仅盛行于两广,而且风行于港澳台、东南亚以至欧美各地。
陈扬:我们从小看醒狮,总觉得它的鼓点分外震撼人心。
梁钜发:南狮的鼓中间是装置有钢丝的,所以声音格外响亮!鼓手是舞狮子的核心和灵魂。醒狮鼓敲起来,很讲究威势,开始前两手张开,眼望狮子,也可环视锣、钹,表演的时候就一定要眼随狮子的动态密切配合。
陈扬:那有没有曲谱?是不是不同的套路就有不同的鼓点呢?
梁钜发:那当然。鼓音是根据醒狮舞的不同套路内容、动作、形态来确定它敲击声音的大小、徐疾和疏密。佛山狮以三星、七星为主,鹤山狮以梅花、七星为主。一星为之一拍,一拍有些人叫一节,有些叫一点,若干星加起来叫一头鼓。若干头加起来是三星鼓、五星鼓、七星鼓。这其中也有些典故:比如说三星鼓就是日、月、地三星,也代表刘关张三结义;五星鼓是五行,也有人说它是五虎将,关、张、赵、马、王;七星鼓有人叫它北斗星,也有叫北帝,也有叫七星旗,有号召的意义在里面。鼓的节奏感非常强。
陈扬:我忽然想到,如果有心学舞狮,是不是连打鼓也要学?
梁钜发:是啊,我们学舞狮的,不单要学会舞狮头,也要学会舞狮尾,还有学会打鼓、锣、钹,还要学会舞大头佛。
叶春生:目前国家号召南狮进学堂,南狮北移,很多中小学都有醒狮队。
迷信疑问
主要内涵趋吉避凶纳福
一种民间信仰象征情感
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这种信仰,比如国人信仰泰山石,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的基石都是用泰山石。我们广东奉信瑞狮临门贺吉祥,都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反映。
陈扬:叶教授,你觉得这些算不算是一种迷信呢?
叶春生:以前我们总指责“封建迷信”,实际上很多所谓的迷信,奴隶社会就有了,不是封建社会才有的。我曾在北京一个规格相对高的会议上,听到一位高官说,“封建迷信”一词曾是个政治术语,应该用“民间信仰”这个词来表达。龙狮之舞是一种吉祥文化,趋吉、避凶、纳福是其主要内涵,那是民间群体生命情感的象征,是民众向自然、向神灵,同时也向自身发出的鸣礼祝福,通过一种约定俗成的艺术形式加以演绎,表达心中诉求,一种积淀而成的信仰。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这种信仰,比如国人信仰泰山石,人民大会堂、英雄纪念碑的基石都是用泰山石。我们广东信奉瑞狮临门贺吉祥,都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反映。
陈扬:梁师傅,你7岁起习武学狮,到现在77岁成了老行尊。请问南狮在我们当代走过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中国当代史上有段时间许多传统受到冲击,南狮有没有沉寂的时候?
梁钜发:有啊,刚解放暂停过一段时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停过,直到1980年代初又兴起。南狮在我国大陆停滞期间,却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兴起,尤其是将南狮原有的梅花桩、七星桩演进到廿二、廿三条桩,水平有了提高。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这边又恢复舞狮以后,又不断在表演赛上赢回境外的狮队。现在水平最高的“狮王”大概要数南海的黄飞鸿醒狮团。
叶春生:南狮在民间,一直有很强的生命力。现在,广东省每年销往东南亚地区的狮头,都在上千头以上。南狮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三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遂溪文车、番禺沙坑、佛山南海的代表队,都曾先后在国际龙狮大赛中夺得冠军。
亚运情结
体现岭南拼搏包容精髓
进不了开幕式迎宾也好
狮子这种动物是从东亚地方传入中国,在中国形成狮舞的传统风俗和技艺之后,特别是南狮的形式,又随着华人的迁徙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中亚洲诸国几乎都有流传。这样不是非常切合亚运会的主旨和特色吗?
陈扬:我记得在广州举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时候,南狮很威,不仅吉祥物威威就是一只南狮,而且开幕式上有大规模的南狮表演,还摆出了“全国人民贺九运”几个大字的图案。
梁钜发:对,当时共有418头狮子参加了开幕式上的群舞表演。
叶春生:据我所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南狮召集和演绎了。
陈扬:梁师傅,那亚运会开幕在即,你们有没有接受什么任务呢?
梁钜发:一开始是有的,曾找了广州市武术协会下属的一些醒狮团商量,但是后来就没有下文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消息。
陈扬:作为广州人,我觉得如果亚运会上没有南狮的英姿,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现在距离开幕只剩下8个月的时间,召集上时间够不够?
叶春生:光是番禺一晚上就可以召集1000头!
梁钜发:整个广东省,召集一万头,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群狮欢腾贺亚运,绝对不成问题!
叶春生:南狮吸收北狮和各地的精彩元素,显示了岭南人拼搏和包容的精神,保留了岭南文化的精髓。狮子这种动物是从东亚地方传入中国,在中国形成狮舞的传统风俗和技艺之后,特别是南狮的形式,又随着华人的迁徙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中亚洲诸国几乎都有流传。这样的路线图,不是非常切合亚运会的主旨和特色吗?
陈扬:刚才会前我听一位老友说,南狮其实就是岭南人,其文化特质跟岭南人是吻合的,如刚才叶老师讲的拼搏、包容,还有尚文、尚武、尚智、尚勇、尚礼、尚信等等。岭南人在全世界开枝散叶,南狮现在也是一项国际运动,尤其在亚洲的影响很大。如果进不了亚运开幕式,哪怕在会场外迎宾也好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