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游玩未违背清明节的本意

       清明节是缅怀祖先的节日,按照中国传统风俗,这一天全家老小要到祖先坟前扫墓、烧纸钱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在这个原本很严肃的节日里选择在家休息或者出去游玩,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

  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认为,清明节扫墓是为了缅怀祖先创业之艰难,表继承家业之决心。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年轻人淡忘了这一层意思,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工作节奏快,难得有休息的时间,因此年轻人清明节不去扫墓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涌坚指出,年轻人在清明节选择出游和清明节的含义并不矛盾。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清明节正是出游的好时光,踏青、春游、野餐也是清明节重要内容之一。古人在这一天除了扫墓以外,还会开展各种野外娱乐活动,比如去荡秋千、斗鸡、雕鸡蛋和放风筝。因此,年轻人在清明节这一天选择游玩并没有违背清明节的本意。

  许多年轻人提倡以低碳方式过清明,通过网络扫墓来避免烧纸钱带来的环境污染,王涌坚表示非常赞同。王涌坚说,每年清明节扫墓会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火灾等许多问题。其实古人并不提倡烧纸钱,许多地方的风俗是在坟上压钱,南京的风俗要飘钱,只要把纸钱压在坟上、撒向空中即可完成祭奠祖先的任务。烧纸钱的做法是从明清开始,清末民初盛行,一直流传至今。烧纸钱不利于环保而且容易引发火灾。王涌坚提议,缅怀祖先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形式,现在网络科技这么发达,年轻人可以搞网上扫墓,也可以开家庭追思会来悼念祖先,只要心诚就可以了。

  传统节日是应该恪守陈规还是要与时俱进?王涌坚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按照古人的做法去做。我们要抓住传统节日的要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清明节,我们要继承祖先艰苦创业的精神,保持对祖先的尊重。同时,我们要去除类似烧纸钱这样的糟粕,可以用网络祭奠、鲜花祭奠的方式来取代烧纸钱。



责任编辑:
上篇文章:“民俗搭台经济唱戏”对传统文化保存有损害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