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说唱动人心 八音楼子传百年

  本报讯 (记者陈 茁)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周口市发现不少新成果,其中渔鼓说唱、八音楼子最具特点。4月27日,记者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采访团在周口市目睹聆听了这两项民间艺术。

  渔鼓又叫渔鼓道情,有时也称仙戏,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两端蒙上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据了解,由于渔鼓的唱腔完全是老师教徒弟学,唱词没有文本,唱腔没有专人设计,历代很少有文字记载,全凭口传心授,学艺周期较长,导致这朵民间艺术奇葩濒临灭绝。目前,在商水县还能唱渔鼓的艺人只有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的杜三合和他的女弟子赵春。为了传承这门说唱艺术,杜三合除常年坚持在基层演出外,从1978年开始参加宝丰马街书会,在观摩学习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还把渔鼓说唱艺术展现给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国内外观众。

  “八音楼子”又称“八音会”,在周口出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周口市川汇区及周边地区,是民间器乐合奏乐种之一。周口市川汇区文化馆的专家介绍说,“八音会”借用了古代“八音”的泛指,即鼓、锣、钹、弦、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但并非确切规定或认定必须由八种乐器组成。专家认为,“八音楼子”以民间器乐为基础,曲牌丰富,其中既能见到古代宫廷音乐和庙堂音乐的因素,也能见到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的影响,又与民间“肘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八音楼子在周口的萌生、发展,与当地民间文化息息相关,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图文:鄂州市恒大社区的民俗展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