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乌米饭数百人抢着吃

  一锅乌米饭数百人抢着吃

  半山社区“立夏盛宴”让人重回孩提时光

  入夏要到本月底,季节转换容易疰夏

  □本报记者 陈斯音 文/摄

  立夏游半山,民俗品乌饭。昨天是立夏,一场民俗美食盛宴在半山社区“开席”,数百市民闻香赶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现场学制乌米饭、下河抓鱼、跳采茶舞……十分热闹。

  虽然农历上“立夏”一过,标志着进入夏天。但据省气象台的消息,杭州要真正进入夏天,还得等到本月底。

  立夏节孩子上过秤杆

  昨天上午9点,半山生态公园内,第四届立夏习俗活动热闹开锣。平日安静的山谷,宛如一场游园会。

  现场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制作乌米饭、烧野米饭、立夏称人、上山采豆、下河抓鱼,以及游步道健走、古农具展和民俗摄影展等。

  锣鼓喧天,一支平均年龄60岁的社区腰鼓队身着绿衣,跳起了采茶舞。队中年龄最大的是73岁的汪秀英,为了这次活动,全队排练了一个月。

  “我们去年也参加了立夏节,跳的是腰鼓舞,这样的民俗活动很受居民欢迎,我们练得辛苦点,也值了。”

  在现场,一杆两米高的秤杆吸引了众人目光。工作人员倪林荣介绍,这是立夏的传统活动:称人。立夏节孩子上过秤杆,寓意这一年就能健康成长。

  这杆秤已有六七十年历史,一直保存在半山社区,每逢立夏“亮相”。3个孩子兴奋地坐上秤杆,像荡秋千一样晃着。

  “别看它已经旧了,但能称起100多斤的重量,坐三四个孩子绝对没问题。”朱大伯说。现场几名60多岁的“老顽童”也按捺不住,坐上去荡了起来。

  乌米饭让众人直流口水

  半山腰的草地上,几名工作人员搭起长桌,端上了香喷喷的乌米饭,立刻引来了众人的口水。

  “我们半山乌米饭是全省‘非遗’,味道绝对正宗!”社区大姐杨莲珠一边忙着盛饭,一边告诉记者。

  杨莲珠说,为了烹制这顿饭,工作人员几天前开始准备原料:乌饭叶(即青精树的叶子)、米、糖等,总计花了3000多元。

  “正宗乌米饭一定要用新鲜的乌饭叶揉烂、滤汁,泡的时间要掐准。古人就更严了,还要‘九浸九蒸九晒’呢!”杨莲珠笑着说。

  这次使用了数百斤的乌饭叶,除了上山采摘的,主要是从余杭采购来的。大家围着老灶头通宵烹制,足够几百人美食一顿。

  果然,乌米饭一上桌,便有不少人“寻香而来”,小桌前人头济济。“先给我,我要给家里老人!”“我先,我要给孩子送学校去!”

  眼看饭桌都快被挤塌了,工作人员赶紧维持秩序:“不要急,排好队,保证人人都有!”

  不少居民一口气就盛了两三碗,大多都是给家人、朋友带的。69岁的居民俞蓉秀说,过去每年立夏,全家都必定要来吃社区的乌米饭,和自家烧的味道不一样,有股子清香,口感也好。

  现场还来了30多名戴红领巾的孩子,他们是半山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结队前来摘蚕豆、抓小鱼、烧野米饭。

  立夏气温变化大警惕夏季病

  尽管农历上,“立夏”标志着进入夏季,但气象专家表示,全省的入夏时间一般要推迟20多天,杭州历年平均入夏时间都在5月底。

  五一小长假期间,杭州的日最高气温持续上升,前天最高温度达33.5℃,车内、住宅内都提早开起了空调。而昨天立夏的一场阵雨,为城市降温不少。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暖湿气流影响,本周会有一次持续多阵雨的过程,气温会有所回落,这几天杭城气温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太会出现五一小长假的高温天。

  夏季将至,气温的频繁变化,也引起不少人对健康的关注。家住半山杭钢北苑的周小姐说,随着天气变热,她发现自己最近心情变得烦躁,食欲、睡眠质量都变差了。

  “整天拉肚子,吃什么拉什么,搞得我现在胃口很差;晚上也翻来覆去睡不着,很容易惊醒,早上很早就醒了。”周小姐很郁闷。

  皋亭文化研究会的民俗专家倪林荣表示,周小姐的症状民间叫做“疰夏”,是春夏季节变换时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天气燥热导致的气血虚弱,主要改善方法是锻炼身体、多吃蛋白质和新鲜食物。

  “古人预防疰夏,也是从立夏开始的,通过吃乌米饭、参加民俗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倪林荣说。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举行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