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 “渔鼓道情”仅剩两人会唱

□首席记者 梁新慧 实习生 孟令凯

    一种表演形式和大鼓书相似的传统曲艺——渔鼓道情,近日在周口市商水县被发现。不过,这种兴起并流传于民间、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传统曲艺,如今却只有一位63岁的老人和他的女弟子会吟唱,前途堪忧。

    4月26日下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采访团来到商水县阳城公园,公园内,63岁的杜三合坐在椅子上,右手拍击渔鼓(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皮),左手敲击竹板,嘴里还不停地演唱,可谓是集伴奏、演唱于一体的全能演员。

    商水县文化局副局长张宏说,渔鼓道情,有时也称仙戏,当地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在商水流传了一百多年。“我十一岁开始学习渔鼓道情演奏,十四岁出师,每年都演奏两百多场。”说起渔鼓道情,杜三合滔滔不绝,但谈及目前的情况,他有些哽咽,“以前,演出不断;现在,没有人请我们演出了。”“渔鼓道情的唱腔完全是老师教徒弟学,唱词没有文本,现在,会表演渔鼓道情的人,全县只有两人,一个是杜三合,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徒弟赵春。”张宏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