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当代毕昇”活跃宁化乡间

木活字艺匠在刻字

木活字艺匠在刷印

 

木活字印刷的族谱

 

本报讯 没有人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发明(泥)活字印刷的毕昇,更是家喻户晓。不过,最近有人发现,三明宁化县,一群被当地人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乡间,用古老的木活字印刷为当地人印制族谱,这个古老行业,也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之一。

  “当代毕昇”大多已四五十岁

  发现这些“当代毕昇”的,是福建省图书馆顾问、研究馆员郑一仙和视听部副主任陈顺等人。

  今年4月9日—12日,他们受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和福建省文化厅委派,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在宁化县采集《客家文化》资源时,发现该县近年来新修的客家族谱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线装工艺。采集组追到宁化县城北、淮土乡等地发现,居然有活存于世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经过初步调查,他们在宁化县已发现了至少5家以上的活字雕刻印刷作坊,现存的木活字数量超过30万枚。据当地艺匠介绍,这些木活字既有清代祖传,也有现代新刻。这群被当地称为“谱师”的民间艺匠,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最年轻的是1978年生人,年纪最大的已80多岁。他们都能熟练掌握木活字的反字毛笔书写、刻制、拣字、排版、校对、刷印、装帧等技艺。而这些技艺都得从小开始培训才能掌握。

  这群“当代毕昇”承接的主要业务是为当地人印制族谱。据他们说,1988—1995年是当地印刷族谱的高峰期,现在的业务已经不多,工钱每天只有30元~50元,他们熟练掌握的“活字印刷业”只是“兼职”,没有正式学徒,面临手艺断代的危险。

  发现活态活字印刷 专家称“非常震撼”


  宁化留存的珍贵濒危的活态木活字印刷术,堪称是中国乃至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这个发现让专家们大跌眼镜,因为,虽然福建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印刷重地,但“重地”一向是指福州和建阳(业内提起“麻沙”、“崇化”无人不晓),这次出现在宁化,着实是出人意表。福建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方宝川说自己“非常震撼”:“从学术价值上来说,这将填补古代印刷业、出版业历史上的空白!”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审定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顺利晋级“国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程序,结果将于今年揭晓。

  事实上,如果追溯浙江东源的活字印刷业源头,他们是“连人带印刷技术”都来自福建安溪县的长泰里,据介绍,他们手头现有的木活字数量,约为3万~4万枚。

  据文化厅有关人士的说法,接下来,我省将加强研究力量,进一步摸清“家底”,做好各项科学鉴定,这些未来的研究发现,将为我国和世界印刷史、文明史增添精彩的新篇章。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