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非遗节目入围世博会

  5月10日,记者从最新出炉的《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文艺演出安排(暂定)》看到,河池的彩调、毛南族肥套、猴鼓舞等重量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计划于8月2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文艺演出,将以“壮美广西,人居天堂”为主题,室内演出的《民俗广西》出现在节目单首位,地点位于上海世博会演出场馆的“宝钢小舞台”,时长约45分钟,由6个左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构成。其中,彩调表演、傩面表演、瑶族猴鼓舞分别为第二、三、四个节目。

  河池宜州是著名的彩调之乡,彩调文化在当地已有200多年历史。1955年,宜山专区代表广西出席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了《王三打鸟》、《龙女与汉鹏》等剧目,均获优秀节目奖。《龙女与汉鹏》还被请进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举行专场演出。“彩调”之命名,也在这次会演确定下来。目前,宜州有一个兼演彩调的专业文工团,以及80多个业余彩调剧团,彩调文化的群众基础十分深厚。

  毛南族肥套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傩舞、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傩面具雕刻几大类。其傩文化以歌、舞、乐、戏等多种形式表现,可以看到毛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与嬗变的印记。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毛南族肥套处于濒危状态,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使其发挥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应有作用。

  猴鼓舞是毛南族人民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用兽皮做成手鼓,以民族舞蹈的形式纪念对亲人深厚感情的文化经典。在毛南族民俗中,去世的老人出葬时,除要用铜鼓来祭祀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因其节奏欢快、动作滑稽,故而逐步演变到本民族的一些欢庆节日中,成为毛南族的传统舞蹈。

  据悉,《民俗广西》板块的演出将以环境戏剧的结构方式,在小舞台和散点演区、观众区、公共环境区,表演和展示由“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匠人和专业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广西民族、民间、民俗艺术及技艺节目。届时,国内外游客将在上海,欣赏到富有河池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记者 权 晟)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河池非遗节目入围世博会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