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从未走远—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回望
民俗是民间风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坐花轿娶新娘,每一缕袅袅炊烟里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俗;民俗是民间风俗,复杂得不能再复杂,不仅仅是一把艾草和几杯浊酒那么简单。龙舟竞渡,慰的是屈原家国情怀。对月独酌,品的是李白进退忧伤。
2010年5月7日至9日,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在铜陵隆重举行,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活动的精彩、热闹程度是每一个去往现场的观众都会回味品咂的。清明、端午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恢复是民俗文化回归的强势信号,因此首届民俗文化节可谓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了不起的和必要的尝试。往往是我们嘴上呼吁的太多,而行动太少;往往是我们被动意识到的太多,而主动思考到的太少。当民俗文化节本身所展示出来的亲和力和贴近性,以无可争辩的力量抓住了普通百姓的眼睛、微笑、掌声和心,我们应该相信民俗从来没有走远,只是我们太过匆匆,以致忽略了这些和我们紧密相连的历史与血脉传承。
在开幕式演出上,中国人特有的时令节气典故巧妙勾连起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演员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讲述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那舞台是一个很大的秀场,有喧天的锣鼓和奔放的舞蹈,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思考,那舞台同样是一期倾诉心声的谈话节目,那些混合着各种习俗的歌舞节目同样在低声诉说着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盘着发髻的老人在说给偎在怀里或腿旁的儿孙们听,然后一代一代,不停地这么流传。
元宵观灯,清明踏青插柳,谷雨采茶赛歌,端午龙舟竞渡,七夕花前月下,立秋收获,中秋团圆,重阳登高敬老,直到春节迎春团圆,这场演出因此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每个节气又都不仅仅是个时间分隔点,它还是一个个省略号,每一个省略号里都藏着更容易为中国人理解的故事,更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的情怀,譬如漫漫路上忧愤徘徊的屈原,譬如仗剑任侠却又对月独酌的李白。
节气节令,在一个回环的结构下,周而复始。
民俗内里,在一些古老的故事中,反复低吟。(蒋楠楠)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