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将传承穿在身上的历史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1日电(记者李惊亚、王丽)8个省区、百余个苗族支系、数千种苗族服饰图案,将会首次系统收录进"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这座苗绣的"数字博物馆"记载着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

  在中国56个民族中,苗族人口约900多万人,位列第四。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最具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的特殊艺术形式。苗族刺绣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绚烂多彩的苗族文化和苗绣等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建设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的设想",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项目负责人杨晓辉说,这个数据库项目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研究人员将深入贵州、四川、云南、海南等8个省(市、区)、数十个县市、上百个乡镇的典型苗族支系聚集地,通过实地调查采集、征集等方法,广泛收录国内苗绣作品,挖掘现存及传世的苗族刺绣作品。同时编制分布点至乡镇的"中国苗绣分布图",直观呈现中国苗绣分布情况,并指引读者点击进入感兴趣的版块或支系。

  据了解,将以视觉形象传达为主的刺绣艺术通过数字技术来保存,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方法之一。苗绣"数字博物馆"按照不同地域苗族支系及风格特征,将优秀的刺绣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介绍,除了生动直观的图像外,还附有相关的历史文化、工艺特点、艺术特色等基本信息。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一套盛装上至少有数十种不同的图案紋样及不同的刺绣技巧,在纹样、色彩、构图等形式特征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涉及的内容题材表现了苗族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说故事、信仰崇拜等,有很高的艺术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贵州是中国苗族聚居、苗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省份之一,贵州苗绣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目前仍在民间流行和使用的苗族服饰有100多种。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文化遗产日公布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