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街魅力:侨乡江门媒人街 金牌红娘有的是

 

赤坎老街

  在广东江门市赤坎镇,有一条名闻遐迩的媒人街,每逢3、8日圩期,这里就有近百名俗称“媒婆”的乡村红娘聚集成市,她们极尽巧簧之舌,提供国内外形形色色的信息,专供未婚男女配对,因而吸引了不少想寻找意中人或为亲戚朋友找对象的人士慕名而至。

  是日,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也来逛媒人街。媒人街所在的赤坎镇建于清朝顺治年间,是当地司徒、关氏两大家族在东西两端奠基逐步发展形成的,距今350年历史。古镇水系环境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独特,比肩耸立的骑楼洋溢着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气息,林林总总的商铺展示着昔日商业贸易的繁华兴盛。东西对立的两大家族图书馆,勾画出旧镇丰富多变的轮廓,见证了传统家族在近代商业经济和外来文化冲击下的竞争、共存、发展。尤其是那绕镇河道,船只依依,更使人感觉到一个世纪前那渔歌唱晚、熙熙攘攘、商贸通衢的江南水乡景色。

  江门市是我国著名的第一侨乡,本土人口410万人,海外华侨却有375万人,遍布107个国家和地区。过去,当地村民被迫到美国开发金矿,或出海谋生,他们往往将寻找另一半的终身大事交给家乡的红娘办理,特别是一些华侨发达后,都要回乡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媒人街应运而生。一些华侨和当地名人学士纷纷前来寻寻觅觅,或凭媒婆提供的信息,在市场上请求相师推算命理,择吉配对,成家立室,媒人街也就名声大振。

  媒人街开市很早,七八点钟时人气就很旺了,摆地摊的、布置铺位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朋友指点我,只要看到有一两个,或三五个聚集到一起,头戴布帽、手提小袋的,就是媒婆了。朋友告诉我,在媒人街有不少是“金牌红娘”,她们富有说媒技巧,也极善于察颜观色,以攻心为上,很会做对方的心理辅导工作。不少媒婆并不是专门做媒的,她们多为附近各镇村的妇女,遇到有合适的对象就到这里来帮忙牵牵线,一般将消息“发布”完后,就会趁圩忙自己的事去了,所以,媒人街在早上7时左右最为热闹,10点多钟后不是专业做媒的人士就会慢慢散去。

  赤坎镇的华侨特别多,远在大洋彼岸的华侨经常回老家光顾,因此不少媒人手上都拥有一些“外国客”的资讯,令不少向往国外生活的男女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向媒婆许诺下的报酬往往加倍,这使不少媒婆怦然心动,纷纷寻找回乡娶亲的“出国仔”,尤以“美国客”最为抢手。

  媒婆的年纪一般在30—80岁之间。周阿婆可算是赤坎镇“资深媒婆”,她从30多岁就开始为人穿针引线,今年已81岁了。有一次她无意中为一对年轻人拉拉线,结果获得成功,双方家长都非常满意,为了表达谢意,他们分别塞给她一个大红包“谢媒”。做好事还能挣钱帮补家用,自此,周阿婆就开始热心为人牵线。周阿婆自豪地说这辈子经她撮合的秦晋之好,已不少于2000对了。为了拓宽信息源,不少媒婆都有自己的“拍档”,周阿婆也不例外,她与在赤坎圩里开小店的方婶结成了“同盟”,实现“资源共享”。周阿婆在媒人街里认识了人,常常会带到方婶的小店里,然后由40来岁的方婶给来人介绍。据悉,这一方法在“媒人街”里广为流传。

  媒婆们在媒人街上是流动的。在朋友的陪同下,我们行行走走,来到赤坎镇中华东路的百年古骑楼下,果然很快就见到一群群中老年妇女轻声细语地交谈着,有的站起来拿着纸笔边说边做记录,有的在互相比比画画。走在媒人街上,你就休想逃开众多富有经验的搜寻目光,随便走近媒婆,她们都会热情地主动问起:你是“放男”还是“放女”?只要接上了话,媒婆就会亲热地拉着你的手,笑容满面,那情形就像久别的亲友见面。熟悉行情的人会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想为亲友介绍什么样的人,问有没有合适的对象,他们常常会引起媒婆们的特别关注,因为经验告诉她们,那是“有料”的人。看来媒人街生意不错。

  虽然如此,但我还是觉得媒人街毕竟是时代的产物,今天时代进步了,男女结婚喜欢自由恋爱,面对面真情告白。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信息多得很,媒人街还有什么生意呢。朋友告诉我说,今非昔比,现在做媒生意自然淡很多,风光不再,但也不至于没有生意做。由于媒婆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对男女两头进行疏导,而且会适时化解一些误会和矛盾,善于撮合,一番好话说得前来寻觅姻缘者心里甜滋滋的。这就使得还是有很多华侨和当地村民信赖媒婆,特别是一些大龄华侨,乐于到媒人街寻觅知音。(李荣德)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揭秘老行当:现代物流的开山鼻祖 镖局黑白通吃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