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 门头沟淘金之路

圈门的窑神庙用了黄琉璃瓦。

  1950年,二十岁的刘金榜,怀里揣了全部家当,和几个亲戚从山东老家来到遍藏“乌金”的门头沟,准备联合当地的村民开个小窑。从上世纪初开始,去门头沟开小窑已经在刘金榜的老家被描述为谋生甚至发达的路径。而门头沟当地则流传着不一样的俗谚:家有一口粥,不上门头沟!无论是奔赴还是撤离,人们都认为这里是“类似于梁山的地方,这里藏龙卧虎”。

  在圈门外南侧附近的山腰上,刘金榜入股的小窑开工了,“当时外地人来这里闯生活开小窑,都是几个人入股凑钱,一般来说其中至少有一个当地人”。

  窑神庙

  圈门的窑神有特权

  在圈门大戏楼与过街楼北面之间,有一座窑神庙,庇佑煤窑的平安。据《门头沟文物志》记载,圈门窑神庙坐北朝南,创建年代无考,清嘉庆、光绪年均曾重修。

  这一带一直就是京西一带煤业人士当时的活动中心。在民国年间,窑神庙曾作为门头沟镇公所。门头沟解放后,窑神庙成为门头沟军管会所在地。1952~1958年,窑神庙成为北京市京西矿区政府驻地。

  刘金榜说,庙内所供奉窑神为文官形象,头戴乌纱,身着黄袍,手中倒提一串铜钱。“为什么倒提一串钱呢,永远存不了钱。因为开窑也好挖煤也好,只知道今天,不知道明天,最好是挣钱就花。”

  圈门窑神形象与门头沟区其他地方的不同,窑神祭祀日期也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全国煤业历史悠久的各地区,多为腊月十八祭窑神,而门头沟则提前一天,在腊月十七祭窑神。有人说是因为门头沟旧属宛平县,受畿辅直辖,受特殊恩典,所以窑神提前一天享受人间烟火。

  到窑神庙祭祀窑神,平时多是窑主。在煤窑里也有简单的仪式,住在圈门里东店的老走窑人刘西仁记得,“案上摆上吃的,一般都是煤窑的经理说几句话,然后大家伙就一哄而上把吃的都给吃进肚子里”。

始建于明代的戏楼曾是门头沟的矿工“俱乐部”。

  过街楼

  黄绿琉璃瓦有来头

  窑神庙南侧是过街楼,当地老人对它的称呼是“圈门浮”,解放后才改名“过街楼”,可能是对应京西古道中道上另外一个重要地点“天桥浮”,浮,在当地人看来,就是“大水”的意思。圈门里外,连接的正是门头沟这条大沟,至今当地依然保持这样的说法。只是圈门里已经没落,圈门外通向北京城的繁华。

  头沟里的水曾有多大?刘金榜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人牵着毛驴驮着货物从沟底走,突然而来的大水把它们一起生生卷走了,据说以前券洞有三个”。

  或许是因为门头沟经常有不期而至的洪水,也就有了1953年,位于圈门外东辛房的门头沟煤矿重修这条大沟。当时门头沟煤矿是国营大矿,刘金榜记得当时自己虽然不是在门头沟煤矿工作,但是也参加了以工代赈的重修工程,每天五毛钱。“因为圈门一带的煤都是立着长的,重修大沟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洪水通过沟渠渗透进土地,对煤矿生产质量有很大影响。”

门头沟的“门”就是这座圈门,它是一座过街楼,楼西墩基上的碑文显示:圈门为往来要路。这里曾是收取煤税的关卡,堪称京西的“崇文门”(税门)。

戏楼

地下劳工的狂欢

过街楼建于何时,确切时间至今不详。徐惠楼介绍,据说旧时门头沟有许多官宦,直接为朝廷用煤服务。朝廷在圈门设官收税,也参与圈门过街楼的维修建设,所以圈门过街楼也有皇家的部分财产,但并非全部为皇家所有,所以圈门过街楼得到恩准,使用了部分黄绿琉璃瓦。

过街楼东侧就是著名的圈门大戏楼,重修之后,黑底金字的“歌舞升平”很是分明,戏楼为祭祀窑神时演戏之用,由各窑摊派,演大戏三天,乞求窑神保佑煤窑及窑工平安,多出好煤。圈门大戏楼前后的开阔地,一度也是门头沟民众的集会之所。

同时,在圈门窑神庙办公的煤业行业组织建有门头沟民间十三档花会的总会管理机构,每逢祭祀窑神或九龙山娘娘庙庙会,总会都要组织门头沟十三档花会走会,并到大戏楼前献艺表演。

门头沟的“沟”就是这条用来为大小煤矿排水的沟渠。“门头沟”沟沿两侧排满了民居,路面很窄,对面来车,行人要引车避匿。横跨沟上的各种制式的通道如今还在使用,随着京西煤矿的陆续关闭,沟里曾经“能冲走骡马”的大水也不见了踪迹。

南山

退矿还林葱茏重现

站在圈门东南侧附近的滑石道上,刘金榜指着家对面的南山说,“解放前后,这山上都是开小窑挖的洞,几乎就看不到绿的,数不清的小窑,大的有北京军区开的兴华窑,更多的是私人小窑,370车站那也是个窑,叫倭瓜窑”。

时间到了1956年,门头沟地区矿山的公私合营开始,小窑或者被合并或者就关闭了,走窑人开始进入到门头沟地区各大煤矿成为矿工,新中国光荣的劳动者,此时刘金榜进入了安家滩煤矿工作。

政府号召人们山上种树,现在的南山看起来已经葱茏,但是像刘金榜这样的老人都记得那山上遍布着路和洞坑,比树更多的是荆棘,扒开那些荆棘,不出几米,应该都能挖出黑亮的石头来。但是这一带全部都属于采空区,棚户区的改造宣传在圈门附近随处可见。

刘金榜的窑主生涯并没有持续到公私合营。1951年,刘金榜的小煤窑已经开工了一年。只可惜小窑出的煤特别少,看着一起从老家来的同乡入股开的小窑出煤不错,他感叹这也许就是自己的命运,之后他就去了同乡开的小窑挖煤。从此以后,延续半个世纪都是在和这黑色的石头打交道。和刘金榜一样的异乡走窑人,在圈门里、圈门外太多,早已经把这里当成了故乡。

溯源

圈门指的是城门洞或者关口,当它成为一个地点名称,就是京西古道中道上的一个重要路口坐标, 370路(阜成门-圈门)总站。从峰口庵以东到门头口村的泄水大沟被认为是门头沟,作为地理名词的圈门也有将门头沟围拢起来与外部隔开之意,这里至今还保留圈门里、圈门外之分。明清之际,圈门西部沟壑中曾分布有大小煤窑数百座。圈门过街楼下的券洞,是门头沟产煤外运的必经之地,而且也是玉河古道东西往来之要塞。曾几何时,这里商旅往来,熙熙攘攘。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扫晴媳妇旱棒棰 看太原风俗如何对抗雨涝灾害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