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曾遭人为破坏 如何应对自然风化成难题

石窟群落错落有致

  中新网5月26日电(马学玲)第九届“网上看河南”南线采风团26日上午探访龙门石窟。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窟内较多雕像遭破坏,有的雕刻失去头部,有的失去比如手臂等身体其他部分。据悉,在迄今为至的一千四百多年里,龙门石窟曾遭受到自然风化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面对难以避免的自然风化,以及一些人为破坏,如何更好的保护并利用起来,无疑成为龙门石窟所面临的难题。所幸的是,而今的龙门石窟受到的人为破坏逐渐减少——毫无疑问,时下,如何更好的应对自然风化,则成为龙门石窟面临的现实难题。

莲花洞

龙门石窟曾遭人为破坏

龙门石窟山美水美

龙门石窟脚下的伊河大桥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广州文物面临“建设性破坏”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