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差钱 黄山106个村落古民居待认领

  106个村落古民居等你认领

  可居住,不可改造黄山市此举是为解决徽州古建筑保护“差钱”的难题

  黄山市日前出台《皖南古民居认领保护办法》,将正式向海内外推介一种全新的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各界人士均可认领保护古村落或单幢古民居建筑。该市首批将推出106个古村落,认领者可获得古民居的居住使用权,但不得破坏和私自改造古建筑。

  85%古建筑“落下残疾”

  古徽州区域内有1022个古村落、6908幢古建筑及100多座牌坊。但皖南古民居建筑的保护情况令人担忧。由于皖南地区各市县经济普遍欠发达,相关部门为保护古建所需的钱从哪里来而大伤脑筋。

  黟县县委书记吴文达是提出“认领”设想的第一人。他认为,国家与省里的专项保护资金,以及从门票收入中提取的保护基金远远不够保护这些古建筑。很多古建开裂、倾斜、颓塌,85%古建筑遭白蚁等害虫侵害。吴文达提出,保护古民居,民间资金的参与是一条可行之道,既能破解经费不足的难题,又能唤起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认领后只能住不能“改”

  根据《办法》,海内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均可在首批106个古村落中,认领古村落或选择任何一处或多处文物建筑进行认领保护,原文物建筑所有权不变。

  认领后的保护方式分为自行保护及提供资金由当地专业部门组织保护两种,亦可只提供文物建筑保护技术。

  对认领人而言,其责任及权利分别是:对认领保护的古建筑不能破坏或改变风貌与结构,不能私自增加建筑物或构筑物。认领人提供保护资金后,即可根据资金数额,在修缮完好的古民居内享受生活与居住等权利,该权利还可转让给朋友与亲属享用。(记者檀勇)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内蒙对9000公里各朝长城展开调查 以精确长度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