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解读非遗三大争议 风水列入名录尚在研究

  风水是否申遗?文化部副部长:仍需研究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昨日表示,目前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初步查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他是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该发布会主题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月12日将是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民间信仰项目应深入研究

  在非遗保护国际合作上,中国已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对于风水项目是否可以确定为国家级名录,王文章表示专家尚在研究,他坦言,对一些项目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结论,比如很多民间信仰的项目。

  他以妈祖信仰为例解释,其中有迷信的成分,但总体上表达了人们向善、追求美好的意愿,总体上应肯定。王文章说,“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对的。”

  非遗保护法草案正征意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立法尚处缺位状态,目前主要依据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王文章表示,立法保护是根本的保护方式,他透露,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目前立法工作已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文化部回应邻国争申非遗

  针对邻国申请非遗问题,王文章表示,中国与不少周边国家共同拥有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愿与周边国家就联合申报、联合保护的问题,进行协商。

  他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设立代表作的名录制度,是为了推进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申报是一个手段,推动保护才是目的,“申报不是竞争,合作保护比申报竞争重要。”(新京报)

  文化部解读“非遗”三大“非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87万项

  本报北京讯(记者柳建云)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等方面情况时表示,目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有近87万项,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争议一:“重保护,轻开发”

  文化部:最根本问题为过度开发

  就记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市场开发度的问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介绍说,最根本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利用。王文章补充说,中国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背离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争议二:邻国端午、孔子抢申

  文化部:合作保护更重要

  对记者提到,我国与日韩等周边国家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端午节,孔子等,处理各国间“抢申”的问题,王文章回应称,合作保护比申报竞争重要。

  争议三:“风水”能否进非遗名录

  文化部:不能一般性否定或肯定

  关于风水是否适合进入非遗的问题,王文章指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项目认定还处在一个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过程之中,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结论,反对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海峡两岸“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6月4日南京开走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