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省人大调研少数民族“非遗”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独特的瑶族布袋木狮舞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津通讯员/陈思思赵欢生)随着唢呐、锣鼓伴奏声起,两个年轻瑶胞走进一块大黄布内舞动袋状狮形头,变化出72种不同的图形。独特的表演,引得省人大调研组人员的热烈掌声。近日,省人大调研组来到连州专题调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连州瑶族布袋木狮舞是重点调研对象。

瑶族布袋木狮舞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境内独一无二的道具舞蹈,流行于连州市三水瑶族乡,多在节日或喜庆时表演,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通过一黄布做成袋状狮形,由若干人舞动,可以变化出6套72种不同的图形。据布袋木狮舞传承人、66岁的挂榜村老艺人程善苟介绍,木狮表现的是瑶民漂洋过海的波折历程。2009年,瑶族布袋木狮舞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调研组对这一民间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详细询问其保护和传承等情况。当得知由于民间艺人新老交替出现断层、传承青黄不接困境时,调研组提出,加强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力度,除了在资金上扶持,还要创新传承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吸引民众广泛参与,尤其要在青少年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这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下去。

连州市自2007年启动非物质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其中着重突出了对三水、瑶安两个瑶族乡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舞马鹿》和《瑶族布袋木狮舞》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全市收集非遗线索74条,调查项目24个,其中新发现项目占53%。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