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民俗收藏渐走俏 每年有2至3成升涨空间

香盒、糕点模具、荷包……这些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少。但用得少了,作为收藏品却越来越热。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民俗品的收藏正在成为一个热点,且每年有20%-30%的上升空间。

走偏门曾遭藏友笑话

钟先生是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家中的藏品展示厅里,最重要的位置摆的不是他收藏的青花瓷、古陶器,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几十款糕点模具和成套的香盒。

“这些糕点模具是明清时代的德化瓷,香盒就是古代女人装胭脂用的,这些是漳州窑素三彩。”最让钟先生得意的是,据他所知,在糕点模具和香盒中,他的收藏是最齐全的。

“你收藏这些干吗啊,又值不了几个钱。”对这些偏门收藏,很多收藏界的朋友看了也都很不屑。钟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刚上手时,他自己也不是看中它们的价值,而是作为自己入门的学习样板。“看看它们的灌浆、釉色啊。”

“除了我,这些东西好像没人能看上眼。”钟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偏门的东西,没人会去造假,价格也便宜,一个几十块钱就搞定了。他的入门师傅看他对这些有兴趣,就把自己整套的香盒以一个几百元的低价“割肉”给了他。

在一本藏品的书籍中,钟先生看到了一款寿字糕点模具的介绍,属明代白釉瓷,款式跟自己的收藏极为相似,专家估价是50万到100万元之间。不过,钟先生倒是很淡然。“我相信,绝对值不了这么多钱。再说了,我如果出价几万卖给别人,人家还说我是傻子呢。”

民俗收藏逐渐被看好

记者了解到,现在收藏民俗品的藏家并不是很多。但近两年来,民俗藏品逐渐受到重视,收藏价值也以每年20%-30%的速度攀升。

“民俗藏品比较容易上手,因为它跟生活很接近,大家都懂。”厦门收藏家协会会长丁建南告诉记者,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包含婚丧嫁娶、时令节日,甚至日常生活,民俗藏品的内容也就相应地很丰富。

丁建南说,和传统文物相比,民俗品在工艺上不是很精细,不能作为顶级文物来收藏,但它们承载了民俗的历史,那种出自民间的返璞归真的艺术气质也是让人备感亲切。“可以说,民俗品的收藏价值正在逐年上升,能达到20%-30%。”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民俗藏品被越来越多的藏家看中,但存在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也是民俗品收藏价值提高的一个原因。

钟先生告诉记者,收藏民俗品的另一个好处是,因为它们的价值并不是很大,所以市场上的赝品比较少,捡漏也比较容易。

丁建南建议,现在收藏民俗品比较容易,但收藏者最好是成系列或成套地去收藏,从整体的藏品可以看到演变的历史,这样收藏价值也会比较高。

责任编辑: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