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生活蕴含文化价值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郑丽虹)昨天下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高丙中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为题,介绍了民俗生活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变化历程。

  高丙中谈到,有一种观点,老百姓生活习俗的那一套叫民俗,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民俗不仅不是文化,还恰恰是文化的敌人,是要改造的对象。“民俗要成为文化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是一个很艰难的历程。”

  高丙中首先谈到传统节日和公假之间的关系,本来节日是民俗最重要的一个大块,在传统社会老板要放假,传统的节日和放假时间是统一的,可是自从上世纪的辛亥革命开始,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都不被承认,在国家的休假里面是没有放假的,春节直到1979年之后才重新成为休假的时间,近年来清明节、端午节也才重新放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民俗也曾一度被禁止,但这使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很多人也或偷偷或公开地燃放,最后许多禁放的城市作出政策调整,允许有限制的定点燃放。庙会也曾被认为是迷信而不被提倡,但近年来出现了变化,妈祖等民间信仰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保护。

  高丙中表示,节日、庙会、烟花爆竹等民俗生活从打击的对象变成尊重的对象,从而成为一种民俗文化,这实际也是民俗所包含的价值。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当“非遗”遇见世博 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生存之路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