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地理书中的山东 记载畅销特产草帽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国时期的山东地理书《山东省》

这本民国年间出版的《山东省》一书,内容没有太出奇的地方,却对当时山东省的基本情况有非常准确而精要的介绍。此书的出版虽然针对的是当时的少年儿童,但放到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

手中藏有一册民国时期出版的山东地理书——《山东省》,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民国十四年十二月初版,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印行国难后第一版”。此书内容很浅显,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出版的普及类图书。

《山东省》全书共分14章,内容分别为:《总说》、《德县 平原禹城》、《历城》、《泰安》、《曲阜》、《滋阳 邹县》、《 滕县峄县》,《胶济沿路一带重要的地方》、《胶县 青岛》、《文登 荣成威海卫》、《牟平 福山 蓬莱黄县 昌邑 薄台 惠民》、《德平 恩县东阿 东平》、《济宁 寿张 聊城临清》、《山东省著名的特产(草帽鞭、茧绸、麻、烟叶、落花生和花生油)》。目录后有一张折叠的《山东省图》,非常清晰地显示出上述的各地位置。

总说”

基本概括了山东省的历史、地理以及当时的农业、矿业、交通及气候等多方面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总说”中是如何描述当时的山东省的:“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而北西南三面和河北、河南、江苏三省交界的叫做山东省。这省在我国二十二行省当中,人口最为稠密;他的面积共有五十四万四千三百十九方里,人口有三千万余众,平均一方里可得七十多人。山东省开化很早,‘东岱’、‘岱宗’等名称早见在古书上了。这省在虞夏时,跨有青、徐、兖、豫四州的区域。春秋时,为齐鲁及卫、宋、曹、薛等国地方;秦并天下,设齐郡、琅琊郡、东郡、薛郡;汉时为青、兖、徐三州,唐时,则分属于河南、河北两道;宋初,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金人分为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山东的名称是从此时起的。到明朝,置山东行省,清朝和民国都是袭用旧名而没有变更。”

“这省的西部平原居多,有黄河及其他的大河流;东部多山,海岸线极长,除掉广东省外,没有能和他相比的。沿海一带,良好的港湾林立,水量很深,便于船舶的来往。山东省全省土地肥沃,农产矿产丰富,东方产煤炭和各种金属,西方产五谷果品。而草帽鞭和茧绸等尤为该省著名的特产。因为劳动力有余,所以贫民每年移到他省去垦殖的很不少。至于气候,则因三面临海,而受有海风的调剂,故在北方各省中最称温和。讲到交通,不仅有海道的便利,并且西部还有黄河、运河的贯流,而尤以胶济、津浦两条铁路开通后影响最大。至于说这省人民的气质,大多性情迟钝而喜保守,且有好斗之癖;然而勤勉耐劳,长于经营,便是他们的特长了。”

这一大段文字,基本概括了山东省的历史、地理以及当时山东省的农业、矿业、交通及气候等多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关于山东人性格的描述,好坏都有,倒也公允。

峄县中兴煤矿

书中记述的峄县中兴煤矿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私营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张勋、张作霖、吴炳湘、张学良等都曾是公司大股东

以下几章就是分别介绍山东主要县市的基本情况了。此书因为是为少年儿童所编写,所以文字浅显,行文带有散文的味道,读来别有情趣。比如第七章《滕县峄县》中这样写道:“由邹县乘车东南行,约数十里而到滕县。滕县,城壁坚固,周围约有五里,城内大街都以石板砌成,居民稠密,商务发达,而以东门内的生意街最为繁盛。津浦停车场在于西门外。县城西南的微山湖面积约有三百余顷,中有小山一座,名叫微山,极清秀,湖傍居民都以捕鱼为业的。滕文公庙在南门外,离城南四十里,有薛城村,就是春秋时候薛国的都城所在地,城痕到现在还存在。从此搭车南行,经过南沙河南宫桥,来到临城。临城此地本来是个冷清的农村,归滕县管辖,离县城南边约有六十里。自津浦铁路通过和临枣支线开筑以后,便逐渐地兴盛起来了。峄县离枣庄不远,因葛峄山而得名的,这山在县城之东十五里,从前颛顼曾采此山之铜以铸鼎的。县城很小,周围不过四里,城里的商业不见十分发达。”

文字中描述的滕县、峄县情形比较简单,但却能让读者有真切的感受。此段后面还介绍了峄县的中兴煤矿,“在县城西北二十余里,是本省最著名的煤矿。前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集股本两万多金,在峄县、枣庄地方设立中兴矿局,为本矿开采之始。二十一年山东巡抚李秉衡通饬禁止开矿,就告停歇。二十五年,张莲芬又借招外股,继续开办,改称为德华中兴煤矿有限公司。后来因为德国人的股本没有招集成功,三十四年经北洋大臣杨士骧奏请朝廷,改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划定矿界为三百十七方里,资本金招三百万两,从此以后,公司基础巩固,矿务就一天一天的发达起来了。这矿煤量丰富,煤质良好,铁道、轮船、工厂都喜欢用之。现在这公司并已筑有枣台轻便铁道,和运河联络,所以运输方面极称便利。”

这段文字对中兴煤矿的缘起与发展进行了简略介绍,不要小看这偏于小县城的中兴煤矿,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私营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它的盛衰见证了一段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至今,它仍然称得上是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据现存的股东名册显示,中兴公司发行股票后,股民有2600多人,遍及中国各个角落,几乎全是军政要员及社会名流,其中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很多,像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黎元洪曾任中兴煤矿公司董事会会长;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国民政府财政次长钱新之曾任中兴煤矿公司总经理。除此之外,一些军界、商界名流,如张勋、倪嗣冲、张作霖、吴炳湘、张学良、叶揆初、胡希林、陈景韩等都曾是中兴公司的大股东、董事。民国期间,第一任总理朱桂新,任中兴公司财务总监。张学良(汉卿)是公司主任董事。1957年,张学良当时在夏威夷,但仍由其弟张学铭代领股息。张学铭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存的公司财务材料中有明确记载,张学良当年分得721.68元的股息金额,扣除互助金、公债,剩余311.58元。公司股东名册中标明月俸、出身,最多的股东每月能拿到200多块大洋。

另外,中兴煤矿还创造了4个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产业第一个近代化生产企业;中国历史上清末最大的一家公司;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中国唯一一家由北洋政府两任总统任董事长的公司。

接下去的一部分是《胶济沿路一带重要的地方》,其中记载的地方有周村、淄川、博山、金岭镇、益都、潍县,记述都比较简单,但从中还是可以了解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山东特产“草帽鞭”

用小麦麦穗下面的第一节麦秆编织而成的山东特产“草帽鞭”,在当年的芝罘、青岛两港的输出已达十万担以上

各县市介绍完后,最后一部分是山东特产的介绍,主要是草帽鞭、茧绸、麻、烟叶、落花生和花生油。茧绸等比较常见,草帽鞭这个名字就不太常见了。那草帽鞭是什么呢?“我国的草帽鞭业起源极早,近年来大为发达,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输出品,将来进步真未可限量啊。据山东父老传说,在前清同治九年,上海有位英国商人到芝罘来开设支店的时候,才教导而奖励草帽鞭业的。从此以后就日益兴盛了。前清末年,青岛、芝罘两港口输出的不过三万六千担,山东西部所产而从天津出口的大约有七千担,合起来共有四万三千担。但是近来芝罘、青岛两港草帽鞭的输出已达十万担以上,可见其发达之速了。草帽鞭乃以麦秆用‘劈分针’劈成细条,而由妇女用手编成,可为制造草帽和盘碗的原料的。历城、淄川、昌邑、滋阳、曲阜、益都、临淄、惠民、利津等县,都是草帽鞭的产地,而尤以胶县的砂口镇和掖县的沙河镇所产最为著名。此类草帽鞭畅销于国内各地,而每年输出到法、美、日、英等国的亦复不少。”

由此文字可知,草帽鞭就是一种民间用小麦秸秆编织而成的手工艺术品,有的也可为日常所用。其实,书中草帽鞭应为草帽辫之另一种写法。是用小麦麦穗下面的第一节麦秆编织而成的,然后再用其编成工艺品。麦秆较长、光滑而且韧性好,可以用其编织成许多工艺品。用麦秆编织工艺品的工艺,即叫麦秆编织工艺,简称麦编。麦秆编织是产麦区农民一项人人可做、成本很低、效益可观的家庭副业。麦编一般是用麦秆先编成草帽辫,然后再加工成草帽以及提篮、茶具垫、草花束、花瓶等日用工艺品。也可直接用麦秆粘贴麦秆拼画等工艺品,除国内市场需要外,还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可见,这种民间手工艺品出口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了。(赵晓林)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