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地宫藏珍宝 堪称文物界清明上河图

盛世重光仪式之后,从大报恩寺塔遗址(长干寺)地宫出土的佛真顶骨舍利就一直供奉在栖霞寺,向公众展出。接近20天中,佛顶骨舍利这个佛教至宝每天都吸引了数万名信众及游客前往朝圣。

另一方面,在大报恩寺塔遗址地宫出土的铁函和阿育王塔内,还取出了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包括各类丝织品、水晶球、鎏金银薰、银钗、玉碗、琉璃净瓶、金棺银椁、各类香料、铜牌、大量礼佛铜钱……这些文物的命运又如何?它们将获得怎样的保护?它们的出现在佛教仪式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7月1日,南京市博物馆馆长白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在佛顶骨展出同时,全国各地的文物保护权威机构也派出了专家来到南京。他们的此行正是为了包括舍利子在内的珍贵文物的保护问题。

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白宁表示,从对大报恩寺塔遗址地宫发掘过程和出土文物的提取起初,专家就发现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考古项目,涉及到材料分析、结构检测、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

随着考古工作一步步深入,尤其是阿育王塔的出土和佛顶骨舍利子的被确认,让大报恩寺塔遗址地宫发掘过程和出土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保护规格也不断升高。白宁介绍说,佛顶骨意义重大且世所罕见、其余大量文物出土的形态和组合也属于江南地区首次遇见,对其再进行常规保护,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而,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09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以“北宋长干寺地宫及出土文物的保护与研究”为题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文物保护重大课题”,并于09年10月顺利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

记者获悉,此次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的文物保护项目共有7个。但除了南京的这一项外,其余六项均为中国石窟保护项目。能够凭单一的考古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这不仅在南京尚属首次,在全国亦不多见。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整旧如旧 千古名楼岳阳楼抢救性维修开工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