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魅力:京北古镇孙河 曾是辽代的瞭望塔
报载,前不久,朝阳区孙河乡孙河村京顺路北侧地铁15号线施工处,挖出一块汉白玉碑和一尊赑屃(龟形碑座)。该碑曾是孙河地区的标识物,基本保存完好。
孙河成村于辽代,始称孙堠屯,“堠”为瞭望敌情的“土堡”,故名。古籍也有孙侯屯、孙侯店等称谓。清末改称孙河村,改称的原因是该村位于温榆河边,温榆河古称湿余水,途经此界段称孙堠河,村名即随河简称现名。古时,孙河地处交通要冲,从京师出东直门有条“御道”,赴顺义、密云至热河,都要经过孙河。孙河村是温榆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村民有专职桥户,平时负责桥的维护,在丰水季节则负责行人、车辆的摆渡,朝廷给以俸银。新中国成立后,孙河桥已近残破,随着人员、车流量逐日增大,旧桥已不堪重负,酿成一个交通堵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政府拨专款重建孙河桥,使之成为京北第一大桥。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京北顺义、平谷、怀柔、密云各县及河北承德、坝上等地的旅游开发,穿梭于孙河大桥的车辆骤增,近年政府再次拨款加宽了桥面。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京承高速公路的开通,大大缓解了京顺路、孙河桥的压力。
孙河村城内古迹颇多,比较著名的有望京馆、崇兴庵、鄂海墓、自来水厂等。望京馆在村西南,史籍中多有记载,它的最早出现可至近千年前的辽代。其功能相当于驿馆、驿站,是“南北使臣宿息饮饯之所”(《日下旧闻考》)。后来还形成独立于孙河村的大、小望京村,近年则取望京名开发了著名的望京小区。崇光庵(俗称尼姑庵)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香火极旺。解放后,庵内正殿、禅房先后被改建为孙河中心小学和孙河中学西校,该庵最后一位尼姑被安置在庵外两间房内生活,直到1960年仙逝。崇光庵遗址尚存,并被列入区级文保单位。上世纪60年代,在距现存石碑几十米处,一农户在挖菜窖时挖到一块大青砖,继而发现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墓,墓室里存满积水。经有关部门考证,该墓主人为清朝官至湖广、川陕总督的鄂海,墓丘现已无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在东直门及孙河筹建“官督商办”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10年开始供水。该公司以温榆河为水源,日供水量3300立方米。1945年孙河水厂被毁,剩下东直门香河园水厂勉强维护营运,供应使用自来水人口不足当时城区总人口的30%,多数人仍依靠压水机、土井或水车送水。
据出生于孙河村并在那里生活了近20个年头、现供职于《朝阳报》的老编辑张礼先生讲,他儿时经常和小伙伴在那两座庞大的玉石碑上玩耍,“文革”时期,其中一座被毁,光砸就花费了好几天,可见其碑之结实程度。另一座被埋,终于在如今修地铁时重见天日。据张先生讲,村里还有过一座高达几十米的铁架子塔,上世纪50年代尚存,但建于何时,做何用途,不详,估计也是为登高瞭望,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孙河地理位置的重要。(郭棣)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