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信仰也走可爱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台湾民间信仰近年掀起可爱风潮。图为位于苏澳海军基地内的进安宫大型Q版“海军妈祖”,吸睛百分百。图片来源:“中央社”

游客到宜兰北方澳进安宫远远就可看到庙旁一尊3米高的Q版“海军妈祖”,模样可爱逗趣,大家都忍不住发出赞叹,争相留影纪念。

位于苏澳海军基地的进安宫,去年在户外新设一尊大型Q版“海军妈祖”,成为海军基地内的新特色。台铁邮轮式列车景点也首次进入军事基地,带领游客参观Q版妈祖,并在南方澳进行宗教之旅。

妈祖是民间重要信仰,遶境活动是善男信女年度盛事,妈祖图腾的周边商品成为一大商机,妈祖公仔、手机吊饰、T恤等,造成抢购热潮。

镇澜宫商品部的妈祖平安福袋就是招牌商品,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有妈祖Q版图案,就很好卖”。云林县福兴宫的太平妈公仔商品,甚至让妈祖献声唱歌,噱头十足。

全家超商2007年夏季推出好神公仔,创下410万只公仔兑换纪录,同年底第2代公仔再度引发热潮,两者共创760万只兑换纪录;2009年推出第3代好神公仔,同样引领风骚。好神公仔发烧现象,至今仍是研究文化创意案例的热门议题。

收藏600多只神明公仔的博友Mark认为,神明被Q版化后,对民间信仰没有太大影响,大家还是会有自己信仰的神明,但如果看到所信仰的神明有Q版公仔,或许会比较愿意收集;关公、观世音、妈祖、土地公、财神、月老、三太子、文昌等都是热门公仔,其中又以财神公仔最受欢迎,常被当作招财小礼物。

“当初超商要推出好神公仔时,业界不少人并不看好,结果却出乎意料”,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系主任罗文坤表示,这个现象显示愈是高度发展的社会,人们愈是需要藉由传统文化充实内涵,或是经由宗教力量,让心灵得到安慰,电音三太子、公仔或Q版商品等,都可视为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晶。

除了好神公仔、Q版妈祖蔚为话题,拥有悠久历史的彰化鹿港玉渠宫重建,彩绘师傅考虑供奉的田都元帅是戏曲之神,心血来潮将“海绵宝宝”、“哆啦A梦”、“米老鼠”等热门卡通人物,画在梁柱斗拱上,吸引小朋友的目光,也引起媒体大幅报道。

台湾的民间信仰为何“童心大发”?日本学者四方田犬彦曾以日本可爱商品如何征服世界为题,写了“可爱力量大”一书,令人见证可爱力量的威力,所谓可爱力量也在台湾的宗教领域发功吗?

严肃的宗教图腾成为亲民活动或商品,罗文坤形容这是“寂寞文化创意产业”。他预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除现在的佛道神明产品,其它宗教信仰的可爱产品也会陆续出现,毕竟从宗教信仰角度来看,它也兼具“宣教”功能。

台湾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说,台湾的宗教发展过程中,世俗化程度本来就满高的;加上近年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两股力量连结,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但创意要避免过度重复,“否则赏味期限很快过去”。

佛光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蒋安国认为,“佛教神祇可以走下神坛,重新包装,拉近与民众距离,这就是人间佛教的发挥”,基督教、天主教等也在重新塑造形象,以便更贴近民众,电音三太子、Q版妈祖商品、好神公仔等可爱风潮也做如是观。

“严肃图腾变亲民,是文创产业推销手法”,他指出,如何使文化价值变成商业价值,需要产业链分工合作,进而以商业价值的实现,促成文化价值的传播。

可爱力量大,可能带来正面力量,也可能有负面作用。东吴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刘维公说,“可爱也是一种手段”,可爱风潮是全球现象;“可爱”意味“讨喜”,其实带有父权观念,可爱是要被喜爱、被照顾,未必就是傻傻、笨笨的,可爱也可能具有颠覆效果,是好是坏,见仁见智。

责任编辑:huiju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