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美人鱼像 体现满族先人的原始信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式“美人鱼”铜雕像

6月27日,一尊被誉为中国式“美人鱼”的“东海魔女神偶”铜像在吉林省长春市首次面世。这件铜雕长不足10厘米,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静中有动之感。据介绍,“东海魔女神偶”在满族先民中是掌管歌舞和记忆的女神。

吉林省长春市一尊被誉为中国式“美人鱼”的“东海魔女神偶”铜像日前亮相,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惊叹。

这个半人半神的“美人鱼”雕像收藏于长春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文物展室。为迎接来这里参加全国“长白山与满族文化研讨会”的专家学者,6月27日举办了“北方少数民族实物撷萃”展览。作为数百件从民间征集的展品中的一件,这件很小的“美人鱼”引起了轰动。

这件“美人鱼”铜雕长度不到10厘米,重约半公斤,是女人的头和上半身与鱼的下半身的合体。这件雕像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静中有动之感。雕像鸭蛋形的脸美丽端庄,是一副典型的中国美女脸庞,披散的长发垂过腰部。雕像的双臂向上,平行高举,手心向前,似游泳时准备拨水的动作。腰部以下完全是鱼的下半身形状,有鳞片覆盖,尾巴向左甩出。全身有四个鳍,鳍上除布满条形纹外,靠近身体部分还有美丽的螺旋纹。

据国际萨满教学会中国唯一委员、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富育光介绍,这是“东海魔女神偶”,它在满族先民中是掌管歌舞和记忆的女神,但其铜雕像过去从未见过。

富育光说,在中国明、清时期甚至更早的金、元时期,当时在东北乌苏里江流域的满族先人——女真人的一部,在靠近今天日本海(当时中国人称之为“东海”)生活,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和母系向父系氏族过渡时代,他们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以渔猎、采集和捕捞为生,被称为“东海女真”。其渔民将“东海魔女”作为守护神,将其神偶钉在船舱中舵手身旁,还要经常给她上香、供鱼,以求其保佑渔民航海时驱避风浪、平安吉祥。

富育光认为,这件雕像造型优美、做工精细,不像是民间所能制作的,当是明清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专业工匠制造的,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满族先民的原始萨满教信仰,并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海洋文化有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huiju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