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老古董业务多 江南丝竹吹拉弹唱惹人爱

江南丝竹,在长三角多个地方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大众觉得,它似乎是静静躺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的“历史遗存”。日前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行的首届浙江省江南丝竹音乐大赛上,选手说,我们江南丝竹有人听。谁呢,结婚的新人要听,来中国的老外要听。

高校丝竹队:奏给老外听

“我们参加校外江南丝竹的演出任务实在太多了,一年下来,大大小小差不多有100场。”参加本次大赛的浙艺职院音乐系民乐团团员王绮露对记者说的话,挺惊人的。王绮露的专业是二胡,今年大专毕业,报考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本科。就在她紧张准备专升本考试时,有一个出访韩国首尔的外事机会找上来了,这让她非常纠结。

“在我们学校各个系的学生里,要算民乐系的学生最忙。”浙艺职院音乐系黄琦老师告诉记者,参加外事活动,亮出江南丝竹这张浙江“文化名片”,对这些民乐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比如省政府接待外宾时,也邀请学校的江南丝竹乐队伴奏。“像王绮露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合奏还是独奏都有份。她这样的学生还不少,经常第二天要考试,前一天还在为外宾演出。”

省民乐学会会长卢竹音也记得很清晰:“外事演出曲目安排很有心,接待哪国的外宾,就奏哪国国歌。外宾们一听到这样别具风味的国歌,马上起立。”黄龙饭店、望湖宾馆等杭城有名的涉外酒店,也经常邀请高校的民乐队去演奏。

民间丝竹队:奏给新人听

这次比赛时,杭州东方豪苑江南丝竹队给卢竹音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纯民间业余团体,他们坚持了30年。虽然自娱自乐,但邀请他们表演的不少。”其中最多也最特别的,就是婚宴。

这支乐队,每周四晚上在某小区会所排练。73岁的领队沈惠民说,排练时常有居民来听,也偶尔到湖滨、梅家坞的露天环境去自弹自吹。虽然乐队成员大多五六十岁了,一些年轻人结婚办酒,还会找上他们伴奏。因为新郎新娘觉得,婚宴现场有传统国乐,给人的感觉与众不同,也比较符合在座长辈的审美观。

“婚宴上,我们一般在新人入席后开始演奏。婚礼乐曲有《行街》、《欢乐歌》等,《春江花月夜》、《喜洋洋》、《花好月圆》等经典曲子当然少不了。”沈惠民说,婚宴上,乐手还在乐器上挂彩球,营造喜庆氛围。近几年,这支乐队已经出现在二三十次婚宴上。

小学丝竹队:奏给亲朋听

这次大赛上,三支小学的丝竹队也特别引人注目。温州城南小学民乐队获得非专业少年组一等奖。

“温州经济发达,家长们让孩子学才艺的热情也在全省数一数二。不过,过去他们更热衷于将孩子送去学舞蹈、学钢琴,民乐被认为过时、地位低,鲜有人问津。”该乐队负责人郑蓓蕊感叹,“刚开始时,挑50名学生,只留下30人,后来还有不少家长让小孩打退堂鼓。”不过,如今民乐队身份不一样了,已经有了205名团员。

30人至205人的变化,离不开郑蓓蕊和其他老师持之以恒的努力。

责任编辑:huiju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