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绸伞传承路 地方工艺品牌欲走精品路线
制作绸伞,有18道工序
制作西湖绸伞有18道工序,第一道是选竹,制作绸伞的竹子一般选用我们浙江安吉、德清一带的竹子,但是它不是毛竹,是淡竹,选竹时我们跟着师傅由竹农带着到一块集中的毛竹林里,碰到合适的竹子我们拿一只油漆罐和一支毛笔做上记号。不是每支淡竹都可以用的,一般选择生长期在3年以上时间的竹子,口径要在五六厘米,不能有阴暗面,然后做上记号,由竹农砍下来。为什么要选择直径在五六厘米的竹子呢?主要是考虑雨伞收拢后的手感问题,收拢后手捏不牢了就太粗了,绸伞就不精细了。选竹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双抢”以后,“双抢”后毛竹的病虫害少了,但是即便这样,也是要在做成伞架后进行防腐处理的,一般春竹是用不来的。
上世纪70年代,制伞大师竹振斐(左二),正在传授制作西湖绸伞的技艺。左一为宋志明。
选好竹子后就拿到加工点,劈伞骨、做伞架,也就是第二道工序伞骨加工了。我们主要是跟着师傅做检验,西湖绸伞伞骨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都是手工劈的,一把伞劈下来骨子要均匀,粗细要一样,粗细不一样伞收拢时的效果就不好了,就不圆了。这个过程是蛮苦的,我们都是在农村里蹲点,要住在农民家的,比如我们到安吉选好竹子,再拉到富阳的伞骨加工点加工伞骨,伞骨质量要由我们来检验的,这个过程我们都要跟牢的。等伞骨做好了,我们再拉回杭州制作绸伞,包括车木、伞面装饰、伞骨撇青、上架、串线、剪边、折伞、贴青、刮胶、装杆、包头装柄、穿花线、钉扣、修伞、检验、包装,加上前面的选竹和伞骨加工一共18道工序。
这18道工序里最有技术性的就是上架,上架就是把伞面上到骨架上去,要求一定要平整,不能起皱;还有一道是贴青,我们做绸伞时要把竹子的篾青与伞骨分开,分别编上号码,等把伞面夹在两者中间后,再按照对应的号码归位,这样把伞骨收拢后就是原来竹子的形状。“撑开一把伞,收拢一支竹”,这是西湖绸伞的主要特色。西湖绸伞的伞面现在画的图案很多,原来主要以西湖十景为主,还有人物、山水,后来刷绘结合,刷是指刷花,刷花是最传统的工艺,就是先将图案画好,刻好版子,再把用丝网制成的网板放在伞面上蘸上颜色进行涂刷。现在这个工艺基本不做了,因为有些原材料买不到了,而且现在连网板都没有人愿意做了。
西湖绸伞,曾是杭州时尚
西湖绸伞最早是都锦生丝织厂制作的,当时都锦生的老板到日本拿回来一把伞,研究怎么样做一把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雨伞,当时我师傅也在都锦生丝织厂的,因为杭州丝绸有名气,所以就决定做西湖绸伞;后来发展了好几个作坊,什么“竹记”、“黄记”,当时绸伞也是很辉煌的;再后来到解放后,小作坊就合为合作社了,合作社再发展就成了西湖绸伞厂。
上世纪80年代,西湖绸伞厂停产了。我师傅开始是在都锦生丝织厂的,后来自己出去做了,到研究所1978年左右恢复生产后又到研究所工作了,1989年去世,我师傅又会制作绸伞,又搞理论研究,是比较全面的。
我是1977年底到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当时研究所有绸伞室、石雕室、刺绣室、灯彩室,我分配到绸伞室跟着竹师傅学做绸伞。刚进去时是每天8角钱的零时工,干点制作刷画的版子、选竹的活,大概过了3年,研究所正式招工了就转成正式工的,以后一直在做绸伞。
到1995年的时候,我从研究所停薪留职,到富阳当地加工伞骨的地方找了一批人开始制作绸伞,从1995年到2002年这一时期是绸伞制作、销售最好的时候,这个时期我们的订单全国各地都有的,得奖也都是在这个时期,我大概得过2个铜奖、1个金奖,还有优秀奖,最高的奖项就是2003年获得的杭州市优秀旅游商品金奖。
西湖绸伞的用途主要是用来遮阳、拍照,它更多的是装饰作用,另外它毕竟是杭州的传统产品,还可以当作礼品送人。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跟我的师傅试验成功了一种伞的新品种——防雨绸伞,当时二轻系统是有科研资金拨下来的,它在小雨的时候是可以用一下的。防雨伞所使用的材料要求绸的密度厚一些,我们用的是斜纹绸,再在绸面上做防水处理。
西湖绸伞北方人很喜欢,还有上海人也很喜欢。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西湖绸伞厂大概一年要生产10多万把绸伞,出口到东欧国家,也是作装饰用的。当时西湖绸伞厂生产的基本是一个品种。而我们绸伞工作室,是专门研发绸伞新品种、做小批量绸伞的,品种多,价值高。我们研发的新品种有的给西湖绸伞厂做,如果他们不采用,我们就自己做,但是量不大的。像前面说的防雨绸伞他们没做,因为嫌成本太高,我们就自己做了,也在市场上投放了,效果不错。
研究所在1995年改制时绸伞制作曾经停过一段时间。2002年以后,整个绸伞市场开始萎缩,我开始搞工艺品,绸伞也做的,但不多,我当时想这块扔掉比较可惜,还是要尽可能地做,这时期放进去的精力、资金也不少,到现在库存的绸伞还有很多。现在专做绸伞的仅有一个人了,在杭州市伞博物馆现场做的。去年5月杭州筹建伞博物馆,当时西湖绸伞厂的一个师傅还有我,做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制作了一批绸伞。1995年我在富阳做的时候召集了一批年轻人,这批人现在学会制作绸伞,他们也有三四十岁了,但现在都不做绸伞了,都在皮具厂、家具厂干活。除了这帮人以外,年轻的人都不会做绸伞了。
西湖绸伞,要走精品之路
2008年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现在对这一块非常重视,有专项资金拨下来的,去年总共拨了8万元左右,这批钱都到了研究所,后来都用在做伞博物馆的那批伞上了。
我自己也想把绸伞再做起来。但是现在制作绸伞问题很多:一个是现在工人很难找,找外地人需要安排吃和住。第二是绸伞没什么市场,没有市场,伞卖不掉的。第三是杭州制作绸伞的成本太高,而且外地产的伞便宜,一冲眼看质量也可以,这样西湖绸伞一报价,人家都觉得价格很贵。
今后,我想绸伞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就是做少点、做精品,绸伞只能走高端路线。至于它的创新是比较麻烦的,因为伞骨这里不能动,动了就不是绸伞的特色了,只能从图案上变化一下,还有伞头、伞杆上做得精致点。我曾经做了一把绸伞捐给了伞博物馆,很高档,画了西湖全景,伞杆是红木的。我也有打算再带几个徒弟,今年也准备把它排到计划中,利用我租的仓库选一两个人制作绸伞。
宋志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绸伞研究室主任。
绸伞小史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制成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1935年后,西湖绸伞除都锦生丝织厂生产外,相继有“振纪竹氏”、“王志鑫”等绸伞作坊开设,其中以西湖绸伞试制者之一竹振斐开设的绸伞作坊较为有名。1958年,建立了西湖绸伞专业生产厂——杭州风景绸伞厂,西湖绸伞产量大大增加,并出口欧洲国家。之后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设立了绸伞研究室,大大促进了绸伞生产的发展。
西湖绸伞制作精巧,因其利用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资源、杭州丝绸和杭州西湖风景装饰图案三项具有杭州特色的创作设计风格,同时具有精致的选材、繁绂的18道手工工艺流程和丰富的品种规格而名扬天下。西湖绸伞种类分为日用伞、装饰伞、舞蹈伞、杂技伞、排须伞等。“撑开一把伞,收拢一支竹”是西湖绸伞的主要特点,其造型轻盈、设计奇巧、制作精细、高雅美观,既有日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具江南艺术之神韵。
西湖绸伞的主体是由伞骨和伞面组成。伞骨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地细洁,色泽玉润,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同时采用古老的套合技艺,不用任何黏合剂。它的圆形伞面采用特制的伞面绸制作而成,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绸伞伞面有了新的变化,除丝绸外,还采用蓝印花布、手工万缕丝、电脑绣花布等面料。伞面还加以刷花、绘花和绣花等装饰:刷花采用多种套色,以杭州西湖风景为题材;绘花则采用中国传统国画的技巧,以仕女、花鸟为主;绣花则题材多样,工艺精细,鲜丽秀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西湖绸伞曾多次得奖,主要有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2001年获世界华人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杭州市优秀旅游商品金奖等。
目前,由于原材料淡竹资源匮乏;技术人员老龄化导致人才断层,部分刷花等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危机;资金短缺;小规模生产无法满足客户;劣质低档稠伞冲击品牌绸伞等原因,西湖绸伞正在逆境中挣扎。
2008年,西湖绸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杭州市政府立项建立中国国家级伞业博物馆,为配合中国伞业博物馆的筹建,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着手扩建了缎伞研究室,对濒临失传的西湖绸伞制作技术进行恢复,并组织了健在的老艺人创制了一批绸伞精品,杭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也加大了力度协助研究所做好原始资料的整理和抢救工作,以期使具有江南韵味的西湖绸伞艺术得以传承和光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