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唱艺术说部活起来 活态传承焕发新生机
神秘的满族说部,作为满族先民流传久远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曾只存在于几代人的口耳相传之中。近年来,富有使命感的专家学者整理说部,全力挽救这门濒危艺术。不久前,说部的传承保护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举行的活态传承展演中,从书刊资料整理的静态保护,走向活态传承,进而“活”出新的灵气、焕发新的生机。
陈列“活”起来
走进吉林市极具清代建筑特色的满族民居建筑——王百川居宅旧址里,穿着满族服装的讲解员迎面而来打着吉祥礼,言谈举止间即将人们带入吉林市满族博物馆活灵活现的文化回放中。陈列展览面积2400平方米,共展出各级各类文物1147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31件。无论是先秦的陶俑、瓦当还是满族人民劳动用具、生活服饰,从宫廷的青铜禽鸟到民间的轱辘车,人们都能从大量珍贵的实物、照片、图表和影像中一瞥吉林满族源流、生产习俗、生活风俗、重要历史人物、宗教信仰、文体游艺的特色与变革。在展览主展厅,沙盘模型复原了乾隆帝望祭长白山的盛大场景;在生活习俗展厅则复原了满族人家吃年夜饭的场景,通过传统民居、服饰、食品及生活用品的展示,逼真再现了吉林满族“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的生活习俗;皇家贡地展厅在喜庆的满族鼓乐声中,惟妙惟肖地重现了当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朝贡的热烈而宏大的场面;在满族源流展厅,一个靺鞨罐的实物即可让人们对满族文化的源起与发展有具体而微的了解。
展演“活”起来
满族锡克特里氏的说部传承,有世界萨满文化研究的“活化石”之誉。如今,这一“化石”在“文化发现——中国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保护展演”中焕发了熠熠光芒。从锡克特里窝车库给孙乌勒本《五辈太爷掌劈狐狸精》到儿童给孙乌勒本《貉子和獾》,人们看到一台与现代人审美融合、又富于原生态意味的说部艺术节目。《五辈太爷掌劈狐狸精》是原汁原味以满语表演的说部节目,如何让现代人理解满语故事?表演者雄浑神秘的歌声,把人引入厚重的满族文化世界,而解说者适时的穿插则较好地完成沟通表演者与观众的任务,引领观众对北方诸民族“百科全书”有更深入的认识。
据介绍,吉林市文化局充分利用当地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将以满族博物馆院落为实地载体,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举办满族珍珠球保护传承培训班、乌拉满族萨满文化学术研讨会等。
传承“活”起来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内,满族说部传承人、著名满学专家富育光先生接过锡克特里家族第十二代传人石光华手中的单鼓,在“三重两轻、三重三轻”的提示中,轻轻敲打。厚重的鼓声与石光华年轻的脸庞相应,呼应着几代人对说部抢救不懈的努力与执着。在满族博物馆内,石光华作为全国年龄最小的“萨满”,为四面八方的参观者展现萨满祭祀的场面,从而普及说部艺术的传播与流传。
打牲乌拉第十三任总管“云生公”的曾孙女赵清兰老人,出现在中国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保护展演中,则使人们看到承续说部艺术的根基与希望。91岁的她声音依旧洪亮,“满族说部文化的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现在看见说部走进校园,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用故事传承的方式传播说部。现在我写了120个满族说部故事。今年我91岁,能促进弘扬说部文化,使说部从家族走向大众,我不累,很高兴也很幸福。”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