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发明涮羊肉 忽必烈是其最大推广者(图)
老北京涮羊肉 熊仔/供图
只要是北京人,就会喜欢涮羊肉,但涮羊肉到底从何而来?
习惯的说法是源于元代,忽必烈南下作战,战斗间歇时忙着吃饭,厨师来不及做传统的炖羊肉,就将羊肉切薄片用沸水涮,发现味道甘美异常,从此流传开来。此说虽传奇,但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
忽必烈是1215年生人,早他几百年,涮羊肉就已来到北京。
涮羊肉本是契丹人的食品,内蒙古出土的辽早期壁画中,就有契丹人吃涮羊肉的场景,此后南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也谈到涮羊肉。当时涮羊肉是切成薄片,用酒、酱、花椒浸泡入味,再入水烫熟,没有调料。
其实,火锅的发明很早,南北朝时已有,但以涮蔬菜为主,与今南派火锅略近,以涮羊肉为主,则是契丹人的发明。公元938年,契丹将北京设为南京,又称燕京,这是北京作为都城首次出现在历史上,后人称“一代风俗起于辽京”,从这时起,“涮羊肉”便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并向全国其他地区传播。所以至今全国各地一提“涮羊肉”,马上会想到北京。
为什么涮羊肉能在全国推行开来呢?因为过去汉人也以羊肉为主要肉食,据《周礼》记载,祭祀时,羊煮熟后,需按肩、臂、正脊、横脊、正肋、肠胃等分为21种,分别放进不同的祭器中。宋与辽初期征战不休,但后期双方100多年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除宋每年给予“岁币”外,发达的商业也是重要原因,宋的茶叶、丝绸、手工艺广受欢迎,而辽的羊肉又是宋的必须,宋代羊肉的价格是其他肉类的数倍,可见受欢迎程度,不过当时涮并不是最普及的吃法。
涮羊肉的普及,忽必烈贡献最大,随着蒙古铁骑踏遍中原,涮羊肉被更多地方的人们接受,故后人误认为他是涮羊肉的发明人。涮羊肉南下也有负面效应,南方湿热,夏季食用会“上火”,这反过来也影响了北方食俗,甚至老北京也有了“秋风起,涮羊肉”的说法。
其实,北方干燥,空气湿度小,夏天吃涮羊肉较少“上火”,甚至过去夏天还要专门“吃伏羊”。但为何老北京吃涮羊肉的习惯改变了呢?这与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北方过去饮用茶叶少,即使饮用也多为砖茶,可增加消化能力。而随着南北物流日渐发达,北京人喝绿茶、花茶的增加了,尤其到夏天,消费更多。但茶叶中含鞣酸,特别不利于羊肉消化,易产生便秘现象,与“上火”症状略同。于是,北京人也就接受了这一说法。
在涮羊肉的发展、完善中,老北京作出了许多贡献,比如调料配置、铜锅设计、餐饮仪式等,均以北京为最完善。清代的“满汉全席”主菜就是涮羊肉。一次“千叟宴”,用火锅多达1550多个,令人叹为观止。
资料引自《北京志·饮食服务志》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