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西汉王墓兵器似“吴王夫差矛”(图)
长叶形铜矛
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是被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神兵利器,也代表了当时兵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一般认为,其制作方法尤其是暗花纹工艺在吴越灭亡后就已失传,然而在盱眙大云山西汉诸侯王墓群考古中(本报7月16日文化版曾报道),考古人员在1号墓中发现一件神似吴王夫差矛的铜铍,这一发现可能为中国兵器铸造史续上断裂的一环。
南博考古队长李则斌向记者展示了这件铜铍,带刃的前端类似短剑,长约30厘米,铜铍线条流畅优美。虽然距今至少已有2100年历史,但铍尖和锋刃没有任何缺损,黑色的铍身仍泛出幽暗的光芒,工艺之精良可与当代工艺品媲美。最令人惊叹的是铍身上的暗花纹,肉眼可以清晰可见,用手抚摸却丝毫感觉不到。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兵器特有的工艺。这些花纹究竟是怎么铸造的,至今仍是个谜。
记者发现,这件铜铍与吴王夫差矛极为相似,包括兵器的形状、设计原理、铸造工艺和暗花纹工艺,都是吴楚地区特有的,至于它究竟是上古神兵传至西汉并随墓主下葬的,还是墓主请铸剑师复古了上古工艺,则有待研究。
除铜铍外,1号墓中还发现了戟、矛、剑、锥、弩机等兵器,很多兵器的木杆一端配有错金银的铜镦,即在铜器的凹槽中嵌进金银,其中一件不仅带有精美的云气纹,还刻画了十余只米粒大小的动物,包括老虎、野猪、鹿和熊,纹路细如发丝,形态灵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美是这批文物的特色。例如一件龙凤玉珮,使用了透雕、圆雕、浮雕和游丝毛雕,代表了当时玉器加工的最高工艺。无论是兵器、金银器还是玉器,即使放在现在的精品店里,仍很时尚,这表明古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今人并无多大差异。
此前,墓主的身份曾集中在5个人身上,荆王刘贾、吴王刘濞或他的父亲刘仲、堂邑侯陈婴家族,以及江都王刘非和刘建父子。根据出土的陶器器型,墓葬的年代应该晚于刘贾生活的时代,此外,墓中发现了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的四铢半两钱,而没有发现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的五铢钱,为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墓主是刘濞或刘非的可能性比较大,此外陈婴家族也不能排除。本报记者 王宏伟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