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唯一“评书茶馆”面临关张 老艺人忧虑(图)
昨晚,在康龄轩茶馆,评书老艺人马岐在反串单弦说唱。该茶馆已面临关张。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一张铁嘴道不尽金戈铁马”。康龄轩是目前唯一能听“茶馆评书”的地方,近日却面临关张。老艺人马岐对该技艺的前途深表担忧。
三年庆典或成告别演出
68岁马岐是西河大鼓马派创始人马连登之子、评书大师陈荣启之徒。昨日,后海鸦儿胡同的这处茶馆一片宁静。马岐早早来张罗晚上的三周年庆典。“或许是告别演出。”马岐说,从2007年至今,一部《隋唐》由秦琼卖马,说到罗通扫北,还未说完。
马岐说,房租到期,房东不再续租了。茶馆经营者李芹说,房东已催促,但她希望将三周年演出办完。
能维持3年已属不易
“评书就得到茶馆听。”马岐说:“能看艺人一招一式,茶馆小吃也美味。”李芹说,康龄轩可容30来人,30元一位。三年来,观众维持在二三十人。只能以其他收入弥补,能维持已不易。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崔琦说,目前,“茶馆评书”仅此一家,该技艺已陷困境。
“80后”粉丝激励经营者
昨晚,观众中不少是年轻人。从事销售的“80后”潇潇说,已听马老师说书2年,其对历史尤有兴趣。潇潇说,不少粉丝是青年人,他们边听边录音,发到网上。“年轻人不懂评书,但到茶馆一听就喜欢了。”马岐说。李芹说,有“80后”捧场,让她坚定信心,“不能续租就换地方开。”
- 探因
娱乐丰富评书失宠
马岐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市民休闲方式丰富起来:看电视、泡吧、卡拉OK。评书渐渐失宠。原来的评书阵地“茶馆”改作他用,评书的声音从茶馆转到收音机中。2004年,评书大师连丽如曾在后海支持开办“明月楼书场”,但3个月后关张。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崔琦说,各类娱乐节目竞争白热化,很少有人听评书,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和中年出租车司机还保留着听评书的习惯。
后继无人难传绝技
马岐现有7个弟子,基本从相声转行,很少有人从小学习评书。
“行业百种,唯有评书难习。”马岐介绍,学评书,要求有超常的记忆、很强的表演能力、较好的文化底子及形象。不但要有天赋,还要付出相当的努力,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另外,人才培养周期长也让评书继承无人。
录制评书收入微薄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崔琦说,如今想靠评书吃饭只剩下电台和授课两个渠道。一部评书从创作到录制需要消耗很多精力,可录制完一期评书赚的钱却很少。
“茶馆评书不挣钱,所以只剩这一家了。”崔琦表示,马岐曾想借助电视带动评书发展,但一方面投入高,一方面又难以获得好的播出时间段,难吸引广告,只能不了了之。
【茶馆评书】
“茶馆评书”的特点是“一人独说,不用家伙,惟有醒木一块,纸扇一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涌现出许多著名评书艺人,如双厚坪、陈士和、品正三、连阔如等,仅天桥一带就有福海居、五斗居、同合轩、同乐轩、雅园、六合茶楼等评书茶馆60多处。
本报记者 李毅哲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