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宣传活动 探索“非遗”保护新途径(组图)

中广网北京 8月18日消息(记者张庶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传承人、“非遗”保护参与人传记宣传活动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及各艺术门类的代表出席活动。传承项目传承人、“非遗”保护参与人在会上发布了“非遗”保护论文和参与保护论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杂志社副社长王大鹏主持会议

201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开展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围绕主题,如何让全社会都能够对“非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何让“非遗”深入人心并使人们能够产生对“非遗”的保护及珍惜意识,如何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保护及弘扬“非遗”的行列中来,如何使“非遗”传承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能够得以健康可持续性发展,这是社会各界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6年来,国家在“非遗”保护中做出了巨大投入、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要使“非遗”的抢救与保护更全面及可持续性发展,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唤起整个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尤其是地方政府和民间资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这是本次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杂志社(主办方)和北京锦禾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方)发起并组织的“非遗”传承项目传承人、“非遗”保护参与人传记宣传活动的真正目的,除了宣传“非遗”传承项目传承人外,重点宣传“非遗”保护参与人及他们为“非遗”所做出的贡献。

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将加强对传承项目传承人与“非遗”保护参与人结合在一起共同保护“非遗”的宣传力度,使二者的结合成为“非遗”宣传活动的亮点, 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及民间资金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宣传及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这次参加发布会的吉林省通榆县委、县政府和其保护的闯关东年画制作技艺(省遗),就是地方政府投资宣传保护的典型代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庆善讲话

而文化部命名的“文化大蓬车”第一人的梁文敏画家和其倾力保护的“得记号”中医传承技艺(省遗),和河北中盛防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士渠先生,就是民间资金投资宣传保护的典型代表。

传统中医药成为新的亮点。传统中医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据悉,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准备将传统中医药整体打包以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责任编辑: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