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故事 土儿胡同曾走出过哪些名人?
民国时期地图
北京土儿胡同
关于土儿胡同的名称,曾有人说是因为在清朝时这里卖过烟土,所以取名叫“土儿”。实际上这土儿胡同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时就已经有了,属教忠坊,当时名曰“土胡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曾叫“补儿胡同”,到了清朝晚期的京师地图上又称为“土儿胡同”,民国以后一直沿用此名。但在“文革”期间,曾一度改为“畅游胡同”,“文革”后恢复了原名。
记忆中,土儿胡同里的民居乃至四合院建筑规整秀美,一处处青砖灰瓦的院落和造型精致的各式院门,还有形态各异的石雕门墩,再加上枝繁叶茂的槐树、枣树,构成了这里古朴宁静的胡同风貌。比如79号院的如意门,经过岁月风霜的洗礼,虽已暗淡了许多,可那“润身思孔学,德化仰尧天”的门联,却依然清晰醒目;再比如65号院的门墩,是那种细长的竖箱形态,顶部的狮子雕刻成“蹲”的姿势,比起“趴狮”的造型来,更能给人以威武雄壮之感。自晚清开始,北京陆续出现了一些西式建筑,而土儿胡同1号就是这样一座简约的西式门楼,上面有雕刻的水果花卉等装饰图案……现在首都博物馆新馆传统四合院展厅陈列着的一座原汁原味儿的“垂花门”,就是原来土儿胡同39号宅院的。
据记载,土儿胡同曾留下过不少名人的足迹。中医名医孔伯华先生,曾在土儿胡同61号居住过;大名鼎鼎的启功先生,也与土儿胡同有缘。
启功先生(1912—2005年)在其《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中,曾详细地讲述过他在土儿胡同的童年生活。先生一岁时丧父,与母亲相依在祖父家生活。后来祖父病故,在族人劝说之下,搬到六叔祖家中居住。他在“童年生活”一章中,曾这样说道:“……除了接受家庭教育之外,上小学之前,我也读过旧式私塾。后来又跟着六叔祖搬到土儿胡同,对面是肃宁府,那里也设过私塾,我在那儿也读过……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先检查前一天让背的背下没有,背下来的就布置点新内容接着背,没背下来的要挨打,一般打得都不重,有的不用板子,就用书,然后接着背,直到背会为止。小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背着背着就走神发愣,或说笑玩耍起来,这时老师就会大声地斥责道:‘接着念!’那时,我属于年龄最小的,只好从百家姓读起,比我年龄大的就可以读‘四书’‘五经’了”。可见,读私塾的生活,正是土儿胡同留给启功先生童年时最深的记忆。
清代小说家文康先生也曾在土儿胡同69号居住过,他的长篇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流传至今。
文康为嘉庆间大学士勒保的孙子,出身显贵,曾历官场,但晚景凄凉。他晚年独处,以笔墨自遣,正如他在《儿女英雄传》的“源起首回”中所说:“一生也不曾做得一个好梦”,书中作者虚构了一个理想的故事:清康熙、雍正时,清官安学海遭贪官陷害,其子安骥为救父难只身远行,于途中遭人算计,为侠女何玉凤(十三妹)所救。小说中,十三妹的侠肝义胆、铁骨柔情感人至深。实际上,书中所写之路逢侠女,免于危难,科场连婕,夫贵妻荣,一门欢庆,正是他在现实中追求不到而诉诸笔端的。这部“写心”之作,虽侠女奇缘出于虚构,但对世态的描摹,均源自当时的社会生活。
前些年这里进行了危改拆迁,土儿胡同和相邻的香饵胡同的北侧一面都已消逝。如今,这一带早已经建成了新的楼房小区,土儿胡同的印记只留在了一幢幢新楼的标牌上——土儿胡同5号楼、4号楼(刘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