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鬼崽岭石像身世之谜 当地人传说是阴兵(1)

    上万尊不同年代的石像,为何出现在道县、江华、江永三县交界之处,何时存在于此,皆为谜。它们或许来历不凡,却从未见记载,疑问也便从没有答案。在未被保护之前,它们逐渐遗失,强力关注后,未来又将如何?

【考古】鬼崽岭石像身世之谜 当地人传说是阴兵 

    8月25日,鬼崽岭。围在铁丝网里的石像群默默无语。这个看上去紧闭双眼的石像,当地人说像以孕妇为模型而刻制。图/朱辉峰

    [关键词]
    
    鬼崽岭石像位于道县、江华、江永交界的山岭中,1954年最早由湖南道县文物工作者发现,2010年再次因为考古高峰论坛成焦点。比较公认的定位是“祭祀用石像”。
    
    数量:“比兵马俑还多”只是推测,地面约5000尊,地下未知。
    
    材质:95%取材自石灰岩,5%为紫红色砂岩。
    
    模样:50公分以下者最多,大多呈现典型的汉代“扁平”特征,最古老者“可能上万年”。

【考古】鬼崽岭石像身世之谜 当地人传说是阴兵 

    鬼崽岭石像,有的用砂岩雕成,但绝大部分的材质是石灰岩。供图/道县文物管理所杨雄心

    石头是不说话的。道县西南向35公里,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南密林里的这些石像,愈是沉默不语,愈是吸引了一拨拨的外人好奇而至。
    
    曾经“满坡都是鬼崽崽”,有些石像还躺在树枝桠上
    
    2010年8月25日,我们的采访先后遇见了长沙的电视台、湖南省社科院以及周边县市好奇的人们。
    
    沿弯曲田间道,走至一处“鬼崽岭祭祀遗址”保护碑,望见偌大陈家山植被萧瑟,只余灌木,唯山脚一小处原始次生林,古树苍郁,几十棵需两人环抱之大松树、樟树下,便是石像最集中之处。
    
    鬼崽岭。石像都被圈在铁丝网里,15000平方米的范围,当地人给它们的名字是“鬼崽崽”。只有叫小孩子,才会叫崽崽,一网之隔的这些石像,高者不过1米,且数量较少,最多的是50公分以下,最小者仅几厘米高。田广洞村村支书陈继洪说,在我们无法进入的密林中“还藏有一个约1.5米高的”。自2006年始,58岁的陈高月负责看护,这些石像终于不再是谁来都可以揣走几个。
    
    之前各大媒体报道中所称“数量超兵马俑”,实际情况却完全是一个低调的场面:在简陋祭坛前的几十个被人为摆放整齐,靠近铁丝网,供人观看与拍照。周围散落视线所及的,也不过几百个。沿铁丝网绕行一圈,间或可在茂密枝蔓间,瞅见一两个安静呆着。幻想中的密密麻麻不曾有。倒是林木幽深间,约略想象得到老百姓对“阴兵”的恐惧感觉。
    
    而若来得更早些,你会看到树桠上都躺着小石像。领同学来看“鬼崽崽”的20岁的陈雄心,记忆中小时“山水都比如今好看”。如同田广洞村老人的记忆,“鬼崽岭满坡都是鬼崽崽”,而这几年陈高月偶尔在铁丝网外林子里闲窜,“只捡到过一个”。
    
    官方数据“地面散落石像近5000尊”。2005年,陈继洪等人清理出“7400多个单体,残损的头也算一个”。曾有过一次试掘,“发现距地表2米以下尚有9层”。(数据并不统一,有说6层的,参与挖掘的陈继洪记忆中则是12层),也并非规则地排列。那一次,他们轻易就挖出几百尊石像,而在清理2008年冰灾中倒下的桂花树时,“树下半米深,不到两平方米的空间,挖出36个小石像”(陈回忆说43个)。也因此,当地人相信,在地下还埋藏着更多石像,加上地表以及“上千散落在外的”,总数上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