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大学生回村当民俗艺人称不会摒弃传统
中新网延安8月31日电题:“80后”女大学生回村当民俗艺人:“我不会摒弃传统”
在西安渭南师范学院念了4年美术专业的陈红梅今年8月回到陕北小镇安塞,在自家的砖窑洞小院里剪窗花、打腰鼓,当起了地道的民俗艺人。
随着大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小城乡的发展,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为“住蜗居、当蚁族也要扎根大城市”还是“逃离北上广,到小城过悠闲生活”争论和彷徨着。正面临着毕业选择的陈红梅说,她上大学,学美术专业,都是为了能把专业技艺带回家乡,发展传统手艺。
陈红梅的家乡安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是人口不足17万的内陆小镇。这片黄土地上孕育的“安塞剪纸”和“安塞腰鼓”却因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和质朴奔放的民俗特色名扬海内外,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千百年来,当地人习惯把生活唱进民歌里:“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随意)铰的”。在陈红梅心中,母亲侯雪昭就是民歌里那个“一顶一的巧女人”,57岁的侯雪昭是土生土长的安塞农妇,就因为剪纸的绝活,她曾随国家代表团出访过十多个国家,不仅在泰国招了洋徒弟,还在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收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
红梅告诉记者,“妈妈的手艺来自她的妈妈和外婆的口传心教,六岁的时候,我也跟着她开始学剪纸”,虽然在贪玩的年纪里也曾耐不住心思,但是“家庭的熏陶和母爱的付出,让我没有理由不去接受这些传统技艺”。
上大学时,这些技艺让陈红梅头上有了很多光环。她连年都是运动会开幕式百人腰鼓表演的总教练,学校的晚会上,总会有她展示剪纸才艺。
一面是城里人、外国人对民俗文化的追捧,另一面,却是村里的姑娘小媳妇们“宁愿打麻将也不愿意学手艺”。“妈妈就自己免费开培训班,还请来她的老师,省群艺馆的教授来讲课”,“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第一期培训班来了70人,原定50人的课堂都坐不下了。陈红梅觉得这得益于妈妈平日的“好人缘”。
候雪昭培训班现在开进了中小学和军营,甚至连曾经采访她的香港记者都专程回到小镇拜师学艺。剪纸、民俗画的销售和腰鼓演出为红梅一家和村里的艺人们带来了每年几万到十几万的可观收入。“作品是销售的,但培训一直免费”。
北京有798艺术工厂,有媒体称红梅家则是开在小镇的“民俗工厂”。对此,红梅却表示她很矛盾,“说我家是工厂,我不知道是想说我家把剪纸艺术传承的好呢?还是想说我家把剪纸商品化了”,“好是说促进文化的发展,不好是劣质的,贬低了艺术的价值”,红梅会去关注报道,舆论的反映有时候会让她想不清楚,到底该怎样去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
“加了引号的‘工厂’应该还是好的意思吧”,红梅说,刚走出校门的她“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保持沉默,也许就是认同”。
红梅现在更多关心的是如何学以致用,精进技艺。08年,在她的提议下,母女二人以“奥运福娃”为主题创作了大型剪纸作品,把时代元素揉进传统技艺里,令人眼前一亮。目前,红梅正专心创作她的第一幅独立“巨作”:用90米的剪纸讲述党的发展历程,为建党90周年献礼。这幅作品会更多的倾向传统元素。
在红梅看来,“创新是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我会把他们都结合起来,但我不会摒弃传统”。
作者 肖欣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