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瑶寨又开耍歌堂 政府筹资开发排瑶古寨

清代对广东连南、连山两县部分瑶族称为“排瑶”。在清远与湖南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座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古老村寨——南岗千年瑶寨。据中央民族大学专家考证,它是现今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瑶寨。

近年来,极具神秘色彩的南岗瑶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和散居在海外的排瑶前来探古寻幽、寻根问祖。

南岗瑶寨坐落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海拔803米的山上,是排瑶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距离广州约5小时车程。山寨建在半山腰,要进寨,首先要经过一道高约7米、宽约2米的寨门,门两边和顶上全是用坚硬的大石头垒成,左右两边则是用石头砌起的足有一米厚的围墙,颇似一个大“碉堡”,据说历史上曾多次抵挡住敌方的进攻。

从寨门沿石阶直上,只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青砖黑瓦民居依山而建、遍布山岗;石板道纵横交错,街道工整。这些明代修建的寨门、寨墙、石拱桥、石板道、石棺墓以及明清时期建的青砖瓦房,虽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风貌犹存,在崇山峻岭中构筑了一幅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图景。

现居住在寨中的瑶民主要有邓、盘、房、唐四个氏族,他们的祖先和其他排瑶先民一道,约在隋唐时期先后从湖南等地迁徙到连南山区游耕。明末清初为南岗排鼎盛时期,有房屋700余幢、1000多户7000余人;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少瑶胞在政府的帮助下移民下山居住,古寨只余留200多人和368幢古宅、渐渐变得冷清荒凉。

近年来,当地政府筹资1500万元人民币对这座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修建了上山的公路,又将一些明清时期的寺庙、围墙、古屋建筑修缮如旧,南岗瑶寨逐渐又焕发了生机,成为广东民族风情游的热线之一。山上山下的瑶民搞起了旅游接待,慢慢富裕起来。

寨前卖特色食品的唐一妹告诉记者,旅游旺季就卖自家种的红薯。“之前红薯1毛钱都没人要,现在游客多了卖两块都不愁销路。”正是有了这些商机,早已搬迁到山下生活的唐一妹和许多村民在农闲或旅游旺季,都会从山脚到山上赚外快,卖一些自家种植的食物、瑶绣等。偶尔回寨子里的祖屋看看,打扫一下灰尘。

“现在上山下山与以往大大不同了,每次都是儿子开摩托车接送。”唐一妹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意。

除了卖一些特色食品外,瑶胞们还将自家的祖屋作为旅舍客栈。虽是做生意,但天性随意的瑶民并不定房价,30、50元人民币随客人意给。

逛瑶寨而不住宿,是无法领略到真正的瑶族风情的。夜晚的瑶山才是最热闹、最动人的时候。

夜幕降临、随着九响铳炮一放,便拉开了“耍歌堂”的序幕,在寨子中的“歌堂坪”上,满身银饰的莎腰妹(女青年)在悠扬的《瑶族舞曲》声中翩翩起舞;阿贵(男青年)则腰挂长鼓,跳起粗犷、刚健的长鼓舞……寂静的瑶山一片欢腾、宛如歌舞的殿堂。(李凌)

责任编辑: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