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源头有点血腥 夜婚、闹洞房等源自抢新娘?
如今的婚礼一般是在白天举行的,但是在泰安、曲阜和淄博博山等地,一些地方仍保留着夜婚习俗。
在淄博博山,新娘是被“抢”上车或轿的:新郎带着一帮人赶到女家后,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面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这种抢婚制,在历史上是从伙婚制和母权制向偶婚制和父权制过渡阶段产生的,在当时是要真夺真抢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演变成一种象征性的抢夺。“抢夺一番之后,便把新娘请上轿子,女家还有送嫁的跟着去送呢。轿子抬回男家,拜堂、进洞房、新娘坐帐如仪;男家设筵招待女家送嫁人等。
关于夜婚习俗的由来,向来众说不一。一种说法是附会出一些故事,无非是当地有一恶霸,肆意横行,胡作非为,凡有百姓娶妻嫁女,被他知道,必要强抢而去,享受“初夜权”,人们为了躲过他的毒手,便将白天娶亲改在夜间之类。此说基本不为专家认可。有专家认为,夜婚是掠夺婚的遗风。掠夺婚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抢婚。抢婚制通行于氏族部落时期,那时一个氏族的男子往往在另一个氏族中抢劫一个女子强迫成婚,这就需要动用武力,有时要付出流血牺牲甚至引起氏族部落间的战争。而去别的部落抢亲并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工作,因此需要纠合一定数量的族人一同去抢。由于女人是大家一起去抢来的,她被视为氏族的共同财富,在她未在这个氏族里举行结婚仪式之前,凡是参与了抢亲的人员都有恣意戏弄乃至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权利———而这就是闹房习俗的由来。
更多的专家学者则根据古代学者论述推断:夜婚习俗初始于远古社会,当时尚处于伙婚(亦称杂婚,性关系不受任何限制,一切男子属于一切女子,一切女子属于一切男子,不分辈分,不论血统)制阶段,那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男女交媾是一种羞涩行为,不应像低等动物那样随时随地进行,因而逐渐对交媾时辰有了选择。白天不方便,深夜又太困倦,因此选在黄昏时分。当伙婚制和母权制向偶婚制和父权制演进时,出现了男娶女嫁现象,婚嫁时辰自然而然沿袭先民男女交媾的习惯,定在黄昏时候。后来逐渐发展到以具体的时辰为“吉时”,所以时间并不十分确定,但大都不超过子夜时分。
据了解,直至今日,不但汉族有夜婚习俗,少数民族也有夜婚习俗(居住在滇、黔、桂三省区接合部的布努妖族即盛行),就连外国(比如俄罗斯),也有夜婚习俗。(刘超)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