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遗”走近大学生 乡土文化“热”校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学生们正在练习“抖空竹” 新华社记者巩志宏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学生正在表演“二贵摔跤” 新华社记者巩志宏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北科大电气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表演根据皮影编排的舞蹈“俏夕阳” 新华社记者巩志宏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北科大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表演乐亭大鼓“盲人摸象”。 新华社记者巩志宏摄

新华社消息(记者巩志宏)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拥有11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2005年起,河北科技大学等12所河北高校陆续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排练的艺术项目引入大学校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纳入学校整体学分体系,并聘请民间艺人或设置专职老师开展艺术培训,使大学生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

目前河北各高校已设立“非遗”专门研究机构30多所,组建专门学生社团300多个,参加学生超过5万人。

责任编辑: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