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非遗保护中心陈列馆开展

  26日,在山东援建者和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蕴含羌族智慧、彰显羌族文明的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列馆已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展出。

  北川非遗保护中心陈列馆坐落在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馆藏羌绣作品和各类珍贵文物25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80余件。

  介绍、宣传北川羌族文化的北川非遗保护中心陈列馆,是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羌绣”的主题陈列馆。布展中,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载体,以形式新颖、大气简练、创新突破为引领,对非遗珍贵文物的陈列作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同时,还根据人们的欣赏习惯,将文物、实物精心包装后放在醒目位置。结合图片、文字、灯光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巧妙运用,构成了图片、文字、实物、场景的多维立体空间,使陈列内容的表述更丰富、生动、贴切、自然,科技含量更高,时代感更强。作品《恋》今年7月份应邀赴上海世博会宝钢大舞台展览,博得中外游人好评。

  走进展览中心大门,《羌山依旧》、《回望羌山》、《禹地羌风》、《羌山依然美丽》等羌绣作品扑面而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绣得真漂亮!”不少群众对羌绣作品发出由衷的赞叹。

  据羌绣文化传承人之一何国良介绍,《羌山依旧》作品融入了许多传统针法,是50个北川绣娘在苏绣工艺大师姚惠芬手把手指导下,夜以继日花了20余天才绣成的。《回望羌山》、《灵雀登枝》两幅羌绣作品更是难得一见的绝代佳品!其中《回望羌山》是双面挑花绣,至今传了七代,约200余年的历史。“5·12”地震后,是灾区唯一一件从废墟中挖出来的绣品。

  达300余年历史的牛皮铠甲,用300余片牛皮精心串缀而成。该铠甲是从松茂交界的羌族聚居地征集而来的,堪称羌区的绝品。据介绍,《铠甲舞》是祭祀中的一种礼仪性舞蹈,是古代将士出征前或为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民族英雄举行追悼、超度亡灵时所举行的歌舞活动,羌语称之为《克西格拉》。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非遗传承人献艺山东文博会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