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石美刻青田石雕述说石文化之都传奇
记得有一首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曾红遍了大江南北,经久不衰。而有着6000年石雕历史,以“因材施艺、依色取俏、依势造型”和多层次镂雕技术称雄雕刻界,有“天下第一雕”美誉的青田石雕,也正如歌中所唱,向世人述说着“美石美刻”的精彩及“石文化之都”的传奇。
精美的石头述说“石文化之都”传奇
浙江省青田县,是一个有着1200多年置县历史、坐落在瓯江之滨的美丽山城。据该县县志记载,青田因太鹤山下田产青芝,而取县名叫芝田,后改叫青田。
而青田最早为人所知的则是与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的青田石,学名“叶腊石”,成矿时期为距今1.4亿年的晚侏罗纪至白垩纪。青田石色彩丰富绚丽,几乎包罗了自然界所有的色彩。且品种繁多,有名可称的典型品种有100多种,尤以封门青、灯光冻、黄金耀、龙蛋石等堪称石中极品,为世所罕见。
“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勤劳智慧的青田人靠着大自然赐予的宝藏——青田石,创造了6000年灿烂的石雕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在6000年前的“菘泽文化”时期就有以青田石雕制成的石雕饰品,说明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并利用青田石。另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现存于浙江博物馆的4只“卧猪”石雕,就是六朝时期雕制的青田石雕作品。
记者了解到,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从五代时期起,石雕的题材开始走向广泛,从雕刻小动物扩大到神像、佛像,成为宗教活动用品。
及至元、明、清时期,青田石章始登上篆刻艺术的殿堂。在明代,真正有史料记载第一次用青田石治印的,是国子监博士文彭。他用四筐青田冻石,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
从此,青田石开始从民间走向上层社会,影响面日益增大。到后来的“西泠八家”之一丁敬、陈鸿寿、郑板桥,近现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有据可查的名家不计其数。在《西泠后四家印谱》中,收印334方,青田石独占216方,占70%。青田石也因其色彩丰富、质地晶莹、温润如玉,而被尊为“印石之祖”。
在一代代石雕艺人的努力下,“青田石雕技艺”也以“因材施艺、依色取俏、依势造型”和多层次镂雕技术称雄雕刻界,号称“天下第一”。在清代,青田石雕成了进献帝王的贡品,而今天则是赠送外宾的国礼。
江山代有才人出 青田石雕传承有道
“阅尽封门亿万春,修成正果赛黄金。女娲遗石今犹在,玉洁冰清似佳人。”现在的青田石雕特别是大师作品,几百万上千万人民币已是毫不稀奇。青田县长徐光文表示,青田石雕拥有太久的历史,文化本身不可估。相对于大师作品的货币价值,“我们现在更注重的是石雕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与发展事关一个行业的存在与延续。青田虽石雕大师辈出,但石雕工艺的传承问题也不可等闲视之。
“青田石雕闻名遐迩,是我们世代流传下来的祖业,更是我们一方地域文化的灵魂。它的发扬光大在于传承创新,希望你们从今以后,潜心钻研,专攻雕艺,以创业创新为己任,谨尊师训,德艺双修,为青田石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做出应有的贡献。”日前,在青田举行的石雕艺徒拜师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对自己的徒弟们寄望殷切、语重心长。而这,也是所有大师们对后辈的寄望。
然而,仅靠几位大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一个石雕之乡来说远远不够,青田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据悉,目前,青田县每年用于市场培育、人才培养和石文化研究专项资金不少于500万元。自2001年以来,该县投入石雕文化产业项目基础工程建设经费累计达到5亿多元。据青田县石雕行业办主任留扬帆介绍,青田县还于2008年建立了石雕艺术学校和培训班培育石雕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青田石雕培养后续人才。
展望明天 青田石雕美石美刻都精彩
在历代优秀石雕艺人的传承和创新中,青田石雕凭借着一刀一凿,精工细刻,点石成金,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1995年、1996年青田县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2006年,青田石雕荣登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殊荣。2008年,浙江省文化厅将青田石雕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传承保护项目。
而近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石雕产业的发展,并不断加大石雕产业投入的力度。1998年,青田县政府牵头成立青田石雕行业协会、青田县石雕行业管理办公室,加强青田石雕市场管理,引导和促进了石雕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为了进一步弘扬与提升青田石文化,青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制定青田石文化发展的长、中、短期规划的战略目标,为青田石雕产业的发展作了明确的指引,并建立县财政安排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青田石文化产业保护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把青田建设成为中国名石“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易中心”的石文化之都。
目前,青田石雕创作队伍日益庞大,全县石雕从业人员约为3万余人,其中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7人、省大师24人,高师60多人,工艺美术师100多人。石雕业也成为青田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行业年产值达7亿多元,正迈入从业人员最多、产业规模最大、产销量最高、精品最丰富的黄金时期。
在今天,充满自信的青田也向世人发出了要美石美刻都精彩的口号。(邵燕飞 赵小燕)
责任编辑:依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