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开幕 花鼓灯艺术代代相传

  17日,中国第三届花鼓灯歌舞节暨蚌埠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安徽蚌埠市开幕。蚌埠市副市长杨宏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花鼓灯是中国民族歌舞的代表,汉族民间歌舞的典范。2006年,花鼓灯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蚌埠市努力探索,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汉族单一舞种的博物馆——中国花鼓灯博物馆。并大力开展传承工作,使花鼓灯艺术代代相传。

  花鼓灯是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花鼓灯最迟产生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淮河中游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20多个县、市。周恩来曾把花鼓灯誉为“东方芭蕾”。

  杨宏春介绍,从2005年起,蚌埠市政府从多名老艺人中间开展传承,并在族氏中挑选各自继承人,形成了10多 户,祖孙三代都玩花鼓灯的传承家庭。5年内培养兰花、鼓架子、伞把子、锣鼓班子、灯班子数千个,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世博会安徽周等国内大型演出活动。蚌埠冯嘴子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花鼓灯艺术保护工程同时被安徽省政府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

  据悉,冯嘴子村大到70多岁的老人,小到十二三岁的娃娃都是花鼓灯表演高手,这支庞大的队伍不仅是蚌埠市花鼓灯原生态的主力,也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的有力印证。

  2010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参观考察,在观看了花鼓灯艺术团自编自演的节目之后。温家宝走到艺人们中间亲切慰问,并寄语:“花鼓灯是很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传承好民族文化艺术。”“衷心希望花鼓灯越演越好,不仅演到北京、上海,而且要演到全国、全世界!”。(记者成展鹏)



责任编辑:依侬
上篇文章:鄱阳湖将进行首次水下考古 普查古代水战遗址等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