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第十三届西湖艺术博览会开幕

 

非遗盛会 万众欢畅
——2010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第十三届西湖艺术博览会开幕

  11月11日上午,阳光普照下的杭州市和平广场上彩旗招展,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文艺团队格外引人注目。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文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0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十三届(2010)西湖艺术博览会在此开幕。
  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宏俊,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继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屈盛瑞,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国家非遗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省政府副秘书长马林云,省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陈永昊,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副厅长田宇原,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主持,周国富宣布开幕。
  意大利艺术家联盟主席盖美瑞•杰里、日本株式会社丽人社社长野口和男、香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秋童以及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浙江省、杭州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20个省市非遗项目参展代表,省文化系统代表,省非遗专家、省高校非遗基地、非遗传承人代表以及社会各界、新闻界的代表等。
开幕仪式 彰显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国家非遗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在致辞中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创造了很多第一,今年七月成立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不仅宣布了我国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成立,而且是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成立。同时,在非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还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培训基地。浙江省非遗保护工作形成这么好的局面,正是由于“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有效结合。
  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在致辞中强调,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繁多、体系庞大、底蕴深厚,蕴含着浙江先民千百年来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先辈卓越的创造才能。它既是浙江人民繁衍生息的行为规范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作为浙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2010年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规模大、种类多、品质精,有20个省(市)近2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参加了展示、展演、展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浙江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和保护工作的成果。博览会以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为主线,荟萃民族民间文化精品项目,通过打造高层次品牌化的展示平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意义和价值,从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大师收徒 尊师重教
  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国遗大师拜师仪式。在庄重的曲牌锣鼓声中,20名徒弟向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剪纸(乐清细纹刻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绍兴黄酒酿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阿牛等10位师傅(国遗大师)献茶并恭敬三拜大礼。随后,师傅亲授徒弟学艺信物。中国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江还宣读了“向全国手工技艺民间美术传承人的倡议书”。

10位国遗大师


  非遗节目 精品荟萃
  随着被中外友人称为“中国一绝”的国遗项目——浙江浦江迎会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眼球。8名穿红着绿的小演员扮成“八仙过海”中的八大仙人凌空站在3至4米的高空上,不时用手做动作扮造型,让前来和平广场看热闹的百姓纷纷叫好。此外,开幕式上的嵊州吹打、长兴林城狮子、奉化布龙、安吉竹叶龙、江山婺剧变脸等非遗精品节目表演也让观众大开眼界,啧啧称奇。坐在记者边上的陈大妈家住滨江区,听说这里有博览会,怕路上堵车,一早就过来了,看着这些生动的民间艺术展演,她欣喜地说:“没想到节目这么有看头,我花了二十多块钱坐出租车过来确实值了。”

江山婺剧变脸

安吉竹叶龙

  展览展示 活色生香
  和平会展中心的三楼是非遗精品展示厅,琳琅满目、特色鲜明的200多个参展项目,反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提线木偶、皮影戏等节目表演台前站满了聚精会神的观众。舟山普陀区渔民画展柜里,那些色彩明快、风格质朴、富有立体感的渔民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云南彝族刺绣、青海土族盘绣等项目,也给浙江观众打开了一方了解省外非遗精粹的天地,感受到了不同民族迥异的风俗特征。当然,震远同茶食三珍、西塘八珍糕、邵永丰麻饼等糕点的现场制作、免费品尝,更是让广大观众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米塑

山西·锦绣虎艺

  万人签名 气氛热烈
  为推动全民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本届博览会还在和平会展中心广场上举行了“手牵手传承中华文脉,心连心守护精神家园”万人签名活动。人头攒动的签名台前,只看到白布上黑色文字密密麻麻,风格各异的签名将汉字造型编排得千姿百态。
  据了解,为搭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拍卖平台,更好地促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推动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以及收藏意识,本次博览会还将首次尝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精品项目进行拍卖。而在博览会之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青年作品大奖赛等活动也将举行。
  博览会以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交易为重点,既充分展示了非遗的独特魅力,促进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又使非遗保护和传承融入当代、融入大众、融入生活,可以说这是一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盛宴,一场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一场有影响、有特色、有成效的文化盛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