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行·关东情 非遗亮相台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满族荷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满族荷包

1月19日下午,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获悉,凤城满族荷包和丹东糖画以及辽宁其他城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赴台湾参展。凤城满族荷包传承人吴玉龙、丹东糖画传承人万晓东将带实物到现场展销,并表演制作过程。

此行是参加“宝岛行•关东情”辽宁周民间文化展示展演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厅组织的这次展示活动,从2月16日开始,2月18日结束,历时3天。届时,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将带着作品走进台湾,展示辽宁“非遗”的无穷魅力。

红罗覆新帐,四角垂香囊。丹东地区作为满族的聚居地,制作和佩带荷包的习俗可追溯到满族入关前后,特别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满、蒙八旗的部分人口从北京抽调返迁辽东地区后,300多年以来一直在丹东地区的民间世代流传。

2001年以来,先后4次荣获全国和省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银奖、优秀奖,并于2007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考虑凤城满族荷包第一代传承人黄家祥老人年事已高且路途较远,此次活动由他的徒弟吴玉龙去台湾参加展示展演活动。届时,吴玉龙将在现场进行荷包制作表演,向台湾同胞展示我们满族人特有的文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吉武说,吴玉龙今年40多岁,是凤城满族荷包第二代传承人,也是黄家祥老人的女婿,去年5月份上海世博会上所展出的荷包中,就有他加工制作的。

“丹东糖画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12月25日,我们将材料送到省里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刚一露面,就引起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高度重视,并敲定其作为台湾展出项目之一。”张吉武说,丹东糖画距今约有500年历史。糖画,就是用勺子做“笔”,糖稀做“墨”,以糖做画。制作流程分熬糖、凝固和制作糖画三个步骤。将熬好的白糖和麦芽糖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冷却,切块待用,作画前将糖用小火融化,然后用勺子和小铲子将糖汁舀起,在石板上迅速来回浇洒,顷刻间各种图案就展现在人们眼前。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